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总有这样一群身影穿梭其中。他们目光锐利如鹰,在各个摊位间游走,以近乎严苛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件商品。不放过任何一个比价的机会,一心搜寻着价格低廉的物件,对那蝇头小利有着别样的执着 ,但凡听到哪里传来特价叫卖的声音,便毫不犹豫地蜂拥而去。有人称赞他们是深谙生活之道、精打细算的“生活艺术家”,可在我眼中,他们却更像是那“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
人皆有逐利之心,贪图小便宜的习性或多或少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然而,这一习性也应有其界限和判断的标准。当面对那些看似诱人的低价商品时,我们是否应深思:这价格背后,商品真实的价值几何?商家大喇叭中喊出的价格,与商品实际的品相、质量是否匹配?其实,许多所谓的“特价特价”“低价叫卖”,不过是吸引贪图小便宜之人的诱饵,哪怕人们不买,也能借此聚集人气。
可商家终究不是慈善家,在这看似亏本的低价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毕竟,进货需要成本,而有些商品的叫卖价却远低于市场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他们真的不赚钱吗?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过是换了一种更为隐蔽的盈利方式,有时这种方式带来的利润甚至更为可观。那些以极低价格叫卖的商品,大多是临近变质期,或是品相、质量与最初相比已大打折扣。若不是这类情况,其中必定暗藏玄机。比如,一些不良商家会在秤上动手脚,使用“九两秤”“八两秤”,甚至更离谱的作弊秤,如此一来,本想贪小便宜的顾客反倒花了冤枉钱,细算一下便知其实是高价买下了实则缺斤少两的商品。花了多点的钱买下烂点的货,这便是我称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缘由。没有哪个商家会做赔本的买卖,这是生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切忌“贪”贴在脑门上。那些看似亏本的价格背后,满满的都是套路,专门等着那些一心贪图小便宜的人上钩。
在某个熙熙攘攘的大型菜市场周边,我看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满心都写着“赚到了”的自得,像是被一种无形的“便宜”魔咒牵引着,但凡听闻哪里有号称打折、低价甩卖的摊位,便一股脑儿地蜂拥而上。在这里,哪怕商品只是稍贵了些许,便如同被市场宣判了“死刑”,无人问津。因为在这些人的眼中,商品的实际品质、用途统统可以被忽视,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便宜就好,唯便宜是图。
如此鲜明的消费特性,又怎能逃过精明商人的眼睛?他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像是发现了一座待挖掘的宝藏。从此,一套“赚钱又甩尾货、烂货”的商业戏码在这里悄然上演,而那关键的“戏法”,便是将价格压到最低,以令人心动的低价叫卖。于是,在这个地方,贪图小便宜的风气如野草般肆意生长,“所有商品都要便宜”成为了一种独特又略显畸形的生活标签,将这里的市井气息,染上了一层为了便宜而便宜的荒诞色彩 。
说实话,对于这些因贪图小便宜而陷入骗局的人,我实在难以心生怜悯,甚至忍不住要质疑他们的判断力,有时候我甚至怀疑那些人前世是不是没见过好东西或者穷疯了。难道他们从未思考过,商家凭什么会不赚钱甚至亏本把货物卖给我们?他们难道是来做慈善的吗?显然不是。价格异常便宜的背后必定有隐情,如果仅仅因为价格低廉就冲动购买,那也只能说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