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5-4-7 19:57 编辑
一个朋友是一所学校的校长,72年出生的,距离时间退休还有8年时间,为人比较清廉,对普通教师没有一点所谓的官架子,平时有空,喜欢阅读书籍,尤其喜欢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喜欢。所以他的思想,有时候很入世,有时候很出世。有一次,他和两个比他大四五岁的老教师说:我们都是同一批退休的,他退休后很想去炒股。
有一个同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退休后还那么喜欢钱啊。他不会缺钱呀,高级职称的工资,爱人在银行工作,只有一个孩子,在读211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很有前途,并不缺钱。退休后还炒股干嘛。退休后有时间就总结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有空就是研究国学,把国学研究继续搞下去。
本来,对于一个有理论基础、有情怀的素质比较高的人,如他,居然退休后还想搞经济,还真有点匪夷所思,有点令人惊讶。
其实,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要想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人才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后顾之忧。所以,这个时候,追求金钱、名利是第一需要的,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谈及其他事情。但如果温饱解决了,甚至达到小康水平了,增加物质收入,仅仅是财富数字的增加,对精神层面的满足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一旦进入物质小康的层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从物质需求转入精神需求。只有这样,人才会进一步脱离动物性,渐进完善社会性,只有到这个时候,人才能逐渐脱离低级趣味,逐渐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高尚情操的大写人。
因此,人一旦进入衣食无忧的时候,就要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追求健康的身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家国情怀,甚至追去终极人类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