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一桩桩令人揪心的交通意外,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着我们对未成年人骑行安全的认知。
2024 年8 月,夏日的海滨大道弥漫着咸涩的海风,凤山妈祖广场附近,阳光洒在路面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一位中年妇女正骑着电动车,沿着熟悉的路线平稳前行,生活的节奏如往常一样有条不紊。然而,刹那间,后方一辆电动车如脱缰的野马般冲来,“砰”的一声闷响,追尾事故猝不及防地发生了。两人连人带车重重摔倒在地,撞击的冲击力在地面扬起一阵尘土。追尾者身着某中学校服,稚嫩的脸庞上满是惊慌,他,还是个未成年人。
同年冬天,季节的寒意并未完全笼罩大地,某小学门口的马路上,惊险的一幕再次上演。一名未成年男子骑着电动车风驰电掣,不知为何,车身突然剧烈摇晃,紧接着整个人连车一起侧翻。他重重地摔在马路上,电动车因惯性在路面上疯狂滑行,尖锐的摩擦声划破空气,差之毫厘,就撞上了路边停放的小汽车。看着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孩子,我们不禁心生疑问:究竟是怎样的骑行方式,才会导致如此离谱的摔倒?想必那一刻,受伤的孩子定疼得撕心裂肺。好在经过检查,人并无大碍,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的朋友也曾向我倾诉她儿子的遭遇。那是一个寻常的放学午后,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街道上,她的儿子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儿往家的方向前行。突然,一辆电动车如闪电般冲来,将他连人带车撞倒在地。幸运的是,孩子并未受重伤,但自行车的前轮严重变形,扭曲的模样仿佛在诉说着撞击的惨烈。难以想象,得骑多快的速度,才能造成如此强烈的撞击,难道这些孩子是着急“起飞”吗?
上个月,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段车祸视频,画面中两个中学生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周围一片混乱。一桩桩交通事故,无论是否被镜头记录,或大或小,都在无情地敲响警钟:未成年人,真的不适合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上路!
现实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未成年人骑行的乱象。他们有的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不经意间刮蹭到路边摊,摊主的惊呼声与物品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有的毫无征兆地冲进绿化带,嫩绿的枝叶被撞得七零八落;还有的一头撞上停放的车辆,发出沉闷的声响。不少孩子骑车时眼神游离,精神恍惚,状态甚至比醉酒司机还差。让驾驶技术生疏、状态糟糕的未成年人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上路,无疑是将他们推向危险的深渊。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骑电动车、摩托车的未成年人,对潜在的危险浑然不觉。在四马路凤某市场门口,一辆满载货物的机动大三轮车正缓慢靠边,准备停车。就在这时,一辆电动车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来。骑车的是个身着某中学校服的学生,电动车紧贴着大三轮车的车身掠过,距离之近,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大三轮车司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煞白,本能地猛踩刹车,车轮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刺耳的尖叫。而那名学生却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依旧驾驶电动车风驰电掣般向前冲去。三轮车司机气得满脸通红,站在原地,一连串愤怒的抱怨声脱口而出。
部分家长只知道孩子骑着电动车、摩托车出门,还盲目地认定,自家孩子定会严守交规,谨慎驾驶。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一旦骑车出门,就可能凭借着毫无逻辑的驾驶方式,将自己置于危险的漩涡。家长们千万别觉得,年纪尚小的孩子会骑电动车、摩托车,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这种自我安慰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无法挽回的危机。毕竟,放任未成年子女骑行上路,不仅危及孩子自身安全,还容易给他人带来灾祸,对整个社会交通秩序而言,也是一大隐患,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昨晚,我收到孩子学校发来的通知,得知交通部门将严厉整治未成年人驾驶摩托车的问题,对此,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开展整治行动,无疑是为孩子们的出行安全筑牢防线,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我看来,当单纯的安全教育收效甚微时,采取强硬的打击措施十分必要。我一直坚决反对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车或摩托车。正因如此,尽管孩子今年读初二了,我既不教他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也不允许他去学。孩子年纪尚小,还未到适宜接触这类交通工具的阶段。现在,孩子每天骑着几百块钱的自行车上下学,安全又省心。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初升的朝阳,承载着无数的希望。为了让他们的成长之路顺遂平坦,全社会都肩负着保驾护航的责任。杜绝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车或摩托车,就是在为他们的生命安全撑起“保护伞”,为他们的未来排除潜在风险。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