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刘德江是汕尾的青年创业者,也是家乡废弃建筑和美景的“价值挖掘者”。2022年,他回到汕尾看海,被落日所治愈,果断从广州返乡开起海景咖啡店,给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此后,他把握住家乡风光资源的稀缺性,闯出了一条别具新意的创业赛道,通过改造一批废弃厂房,打造了一批汕尾咖啡界的“顶流打卡点”,带动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
夜幕即将降临,汕尾市红海湾畔仍聚集着许多年轻人。他们手捧一杯咖啡,或坐在面朝大海的咖啡店里,或走到堤岸边,看海吹风、打卡拍照。
此时,晚霞漫天,一轮红日悬浮在海平面上,金灿灿的余晖揉碎进波光里——2022年,职场失意的刘德江回到家乡看海,便是被眼前这番景象所触动,萌生了创业新想法。
“能治愈到我,肯定也能治愈到其他年轻人。”在刘德江看来,家乡美景是“无价之宝”。凭借商业嗅觉,他在红海湾海边路改造废弃厂房,开起第一家咖啡馆“浮日隐地”,很快便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引来大波人潮。
两年过去,刘德江的咖啡店一家变六家,他也成为了“乡村CEO”,通过帮助青年返乡创业、结对帮扶村民就业等措施,带动当地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如今,家乡文旅活色生香,刘德江的人生之路,也因此而愈发明亮。
汕尾青年创业促进会成立,刘德江(右)当选会长
01把家乡建筑“变废为宝”
荒废的鲍鱼养殖场、潮汐能发电站、造船厂、游艇……自古靠海而生的汕尾市拥有许多与海有关的建筑,却因城市发展变迁而被遗弃。 在年轻人刘德江眼中,这些都是家乡的“宝藏”,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风景。两年来,他“慧眼识珠”,不断发掘海边的废弃厂房,将它们改造成一座座咖啡馆,直接带火了汕尾这座海边小城,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此前,刘德江在广州从事服装批发生意。2022年年底,他回乡散心,意外发现了红海湾边破败的鲍鱼养殖场。这里围着铁皮,废水直流,在大海和日落的映照下显得一片狼藉。 当时,自然、原生态的露营风咖啡店风靡,这片红海湾的养殖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紧跟潮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可能就能成为‘爆点’。”刘德江的“创业DNA”动了。他迅速关停在广州连遭亏损的服装公司,带着积蓄回乡开店。 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后,刘德江租下了这座养殖场,取名为“浮日隐地”。凭借在服装行业打拼多年形成的独特审美,他保留下养殖场斑驳的石墙,并将帐篷天幕、碎石地面、帆布沙滩椅、木质小矮桌等元素融入到店面设计中,给予游客边喝咖啡、边吹海风、边露营的美妙体验。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刘德江亲力亲为,连门把手都是他亲自钉。他用心建造、布景,次年春节,经过新媒体传播,这份独到眼光受到了市场认可——高峰期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杯饮品,游客们争先打卡体验,人多时还要排队进门。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愿意跨越几千公里,来拍一张照片。”刘德江认为,自己卖的不仅是咖啡,还有这片美丽风景的“稀缺性”,以及放松、治愈的情绪价值。 凭借着这个成功“密码”,他开起了在红海湾的第二家店——古堡咖啡。 “古堡”本是一座锈迹斑斑的潮汐能发电站,毗邻礁石,海浪汹涌,透露着一股野生之美。以往周边养鸡养鸭,布满杂草,无人问津。 在刘德江的改造下,家乡风景有了新的生命。主打怀旧工业风的咖啡店推出后,最高峰时一天内吸引了超过8000人次光顾。经咖啡店带动,古堡景区也变成了别具一格的休闲空间和潮流打卡之地。 凭借“景点+咖啡店”模式,刘德江引领着当地文旅消费新趋势。据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提供的数据折算,2023年全街道接待游客341.04万人次、同比增长37.2%。
02 成为返乡青年的“创业靠山” 刘德江为红海湾的特色咖啡行业树立起了标杆。更多人因此看见了汕尾的“美丽经济”,不少青年返乡创业。 2023年年中,紧挨着“浮日隐地”,红海湾海边路陆续开起另外5家咖啡店,形成网红咖啡一条街。 刘德江介绍,截至2024年5月,“咖啡街”营业额超千万元,盘活了21个废弃养殖场和闲置民居,打造了9个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超732万人次,带动附近红坎、水龟寮等4个村集体收入增长30%。 为积极动员更多红海湾籍青年返乡创业,刘德江被聘任为红海湾的“乡村CEO”,并在临近海边路的一处荒废冰厂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浮日计划”。 这里既是刘德江团队的办公地点,也是汕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放眼望去,整个空间风格与刘德江的其他店面风格一脉相承,水泥地面,保留裸露的木头屋顶和横梁,彰显原生态的工业风美学,颇受追求个性与创新的年轻人喜爱。 短短一个下午,就有2个创业团队来找刘德江“谈生意”。 “我们与红海湾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推出‘浮日扬帆计划’,支持年轻人返乡创业。”他介绍,该平台动员和鼓励更多青年人在红海湾推动创意变现、开辟产业“新赛道”,并为他们对接返乡创业所需的资源与人脉。 目前,“浮日扬帆计划”共涵盖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水上运动、咖啡产业、文创产业、红色教育、特色民宿、特色农业、特色美食、休闲康养等十个领域,持续孵化当地文旅“新亮点”,形成红海湾青年“日咖夜酒”文创消费街区。 2024年10月,该创业孵化模式被评为广东省发改委十大民生工程典型案例之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在帮助年轻人创业这条道路上,刘德江步履不停。2024年12月18日,他继续解锁新身份——担任汕尾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会长,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实打实”的帮助。 “有人才,乡村才能振兴,不然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刘德江说,促进会已对接商业银行,拿到35亿元的创投授信资金,将用于支持青年创业项目,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积极干事。
五四青年节,刘德江受邀分享青年创业故事
03 卖一杯咖啡捐2元 “创业初期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刘德江思绪万千。 2024年上旬,他参加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经历了一次更彻底的“成长”,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培训过程中,他既了解了“百千万工程”政策,也第一次知道何为“村集体经济”。他意识到,回乡创业不能闭门造车,要与当地政府、村集体组织积极联动,协力同心才能事半功倍。 “以前觉得开咖啡店是我自己的事,跟村里面不需要产生链接。了解到产业政策后,我们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刘德江豁然开朗。 2024年国庆假期前,刘德江的新店——浮日陆河瀑布咖啡开业。这里本是汕尾市陆河县东坑镇一个废弃的打石场山坑,周边绿树成荫,一道银带般的瀑布从乱石间倾泻,却因无人打理而凌乱不堪。 刘德江看准了这片地块的潜力。他找当地村集体谈合作,希望村里低价将场地出租给他,而他会把咖啡店3%的营业额返给村集体,带动村民增收。 合作很快谈成。仅花了4个月时间,刘德江团队就利用原来废弃的石山坑,在竹林里建造了一个石头、木头和竹子构成的咖啡小屋,并以瀑布为背景,修建河边栈道、梅园院子。 山坑摇身一变成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景,在国庆期间火爆出圈,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开业两个月多以来,咖啡店已让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5倍。
刘德江在咖啡馆
人气兴旺了起来,在山坑入口处,村民们还自发形成集市,旅游收入节节增长。 “我们现在6家店,后期开的3家都与村委形成了结对帮扶协议。”刘德江说,咖啡店将垃圾处理回收等业务承包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安排村民负责这项工作,或让村民担任咖啡师、服务员等,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坐落于汕尾市城区小岛渔业村的浮日是野咖啡店,刘德江还创新实施了“卖一杯咖啡捐2元钱”的计划,将其作为村集体收入。经刘德江改造,废旧造船厂“变废为宝”,日销4000+杯咖啡,让村集体收入直翻3倍。 如今,刘德江的“咖啡+文旅”模式火出汕尾,为广东更多乡村带来发展活力。他透露,目前公司新签了5个项目,其中有一个在佛山三水区南水镇。当地政府找上他,希望将一个废弃矿场打造成为新的网红生态文旅打卡胜地。 由于多年的开采,这座矿山形成了独特的矿洞和湖泊。刘德江给这家店起了一个名字——浮日蓝矿咖啡。 “打造一个点,引进一批人,带动一条街,兴旺一个镇!”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
来源|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