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6887|回复: 0

[论汕尾] 打破汕尾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枷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5-4-13 21:36 编辑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教研活动本应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路径,然而,不少校园里的教研活动却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沦为一种徒有其表的“表演”。一项针对某地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当前的教研活动形同虚设,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困境?

孔子.png

从活动流程来看,千篇一律的模式令人感到乏味。通常是固定的几位教师发言,念念早已准备好的稿件,内容多是理论的堆砌,与实际教学中的痛点、难点脱节。台下的教师们则机械地记录,看似认真投入,实则心思早已飘远。互动环节更是流于形式,往往只是简单地问一句“大家有什么看法”,随后便匆匆结束,没有真正激发思维的碰撞。

教师5.png

在人员参与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一些积极的、善于表达的教师频繁发声,而大部分教师则成为沉默的旁观者。这不仅导致教研成果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也使得许多教师失去了参与的热情。长此以往,教研活动变成了少数人的“舞台”,多数教师只是陪衬。


教师.png

这种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危害深远。对教师个人而言,无法从活动中获取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日复一日的无效参与,消磨了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职业倦怠。从学校层面来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为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教学依旧按部就班,无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教育4.png

一位老教师坦言:"我们花大量时间做的教研课题,最后都成了档案室的摆设。"这种教研方式导致许多教师身心俱疲,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大家都呼吁:必须改革教研模式,建立实效性强的教研体系,让教研真正服务教学。

教师2.png

改变迫在眉睫。教研活动应回归本质,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例如,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切入点,组织教师进行深入剖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要创新活动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实地观摩、线上线下结合等多元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3.png


只有打破形式主义的枷锁,让教研活动真正“活”起来、“实”起来,才能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打破汕尾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枷锁
[三唯论点] 如果退休了,还炒什么股呢
[三唯论点] 汕尾人自学中医:一场特殊的自救
[三唯论点] 浪险,汕尾人杰地灵
[三唯论点] 破旧的文化设施能让我们文化自信起来吗
[三唯论点] 不少汕尾年轻人喜欢去算命:别被算命收了“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