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纪律底线 永葆清廉本色 清风自来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触碰纪律红线,最终付出沉重代价。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筑牢思想防线,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一、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整风运动确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再到新时代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开局,纪律建设始终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历史和实践证明,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才能无往不胜。那些试图挑战纪律权威、搞变通打折扣的行为,最终只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事业发展。 二、漠视纪律必然付出代价 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表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滑向腐败深渊,往往是从忽视小节、突破规矩开始的。有的认为“小事无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有的心存侥幸,在重要事项上瞒报漏报;还有的搞“小圈子”,破坏党内政治生态。这些行为看似“微腐败”,实则腐蚀党的肌体,损害群众利益。纪律的刚性不容挑战,任何逾越底线的行为,终将受到严肃惩处。 三、严守纪律贵在自觉 纪律的约束力,既来自外部监督,更源于内心认同。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把党纪国法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一方面,要勤学党规党纪,真正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注重修身立德,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原则,在人情往来中把住分寸。尤其领导干部更要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监督执纪须长抓不懈 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更要深化以案促改,扎紧制度笼子。同时,广大党员要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约束下工作生活,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纪律规矩是干事创业的坚实保障。新征程上,唯有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守住纪律底线,才能不负人民重托,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