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4490|回复: 0

[论汕尾] 镜芙轩在清末民初曾是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一家的居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5-4-18 08:28 编辑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435.jpg

惠州西湖落霞榭是惠州西湖景区内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景观,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建与修缮。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457.jpg

历史沿革  始建与命落霞榭最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为明代惠州太守甘公亮主持修建。清康熙年间因诗句“四面山光抹落霞”而得名,体现了其与自然景观的诗意融合。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03.jpg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09.jpg

湮没与重建,至清同治年间,落霞榭逐渐荒废湮没。光绪六年(1880年),惠州疏浚西湖时,在百花洲设立浚湖局,并于落霞榭旧址新建镜芙轩。这一时期,镜芙轩成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如清末名士江逢辰等人曾在此赋诗。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27.jpg

1935年,镜芙轩被拆除,原址重建落霞榭,延续了其作为观景建筑的功能。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40.jpg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47.jpg

当代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落霞榭历经多次修葺,基本保持了红墙碧瓦、飞檐翘角的明代建筑风貌,成为西湖古建筑群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34.jpg

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  落霞榭临水而建,四面开窗,可远眺西湖湖光山色,尤其是“平湖秋月”与“花洲听雨”的意境在此处尤为为凸显。清代梁鼎芬的诗句“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生动描绘了百花洲的春日盛景,而落霞榭则是这一景致的重要观景点。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15.jpg

文化象征作为惠州西湖“苎萝西子”美誉的组成部分,落霞榭与苏东坡寓惠期间的文化活动(如元妙古观题诗)共同构成了西湖的人文底色,体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交融。

微信图片_20250417204258.jpg

微信图片_20250417204307.jpg

镜芙轩与陈炯明的关联  根据补充资料,镜芙轩在清末民初曾是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一家的居所。这一历史细节为建筑增添了近代政治人物的生活痕迹,成为惠州从传统向近代过渡的见证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417203522.jpg

落霞榭的变迁史浓缩了惠州西湖近五百年的文化积淀,从明代官署建筑到文人雅集之地,再到近代名人故居,其多重身份映射了西湖“山川秀邃”与“人文荟萃”的双重特质。

图/文 无脚蛇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镜芙轩在清末民初曾是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一家
[三唯论点] 缅怀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先生
[三唯论点] 绿美广东 汕尾市红领巾在行动——海丰县海城
[三唯论点] 海丰:“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暨反邪教宣
[三唯论点] 海丰: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城事报料] 汕尾市突发气象预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