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竟然9人都患上了癌症!难道真有“癌症体质”的存在?
近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河南省肿瘤医院了解到这样一则病例:患者赵先生,因频繁咳嗽且痰中带血,到肿瘤医院检查,结果确诊肺癌。
在询问赵先生家族病史时,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振惊讶地发现,赵先生的父亲是因肺癌离世,两个兄弟也相继被确诊为胃癌、肝癌。
细数起来,赵先生三代人中共有9人确诊癌症,其中8人已经离世。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先生心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断询问何振,“难道我们全家都是‘癌症体质’吗?”
一家三代9人都患上癌症,这背后肯定有原因。在仔细研究赵先生的病历档案后,何振发现了一组特殊的数据:赵先生的父亲和两个兄弟的肿瘤组织标本,均存在基因突变。
在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下,何振发现,赵先生一家多人都患上癌症并非巧合,而是家族存在罕见基因胚系突变,这类遗传基因的胚系突变,可能导致肺癌发病风险提升5-8倍。
但有这样的基因,就一定会患癌吗?也不一定。在对赵先生和其家人的进一步了解中,何振发现导致他们一家生病的因素,并不全是基因突变。
赵先生一家的职业经历也值得关注。“赵先生的父亲是矿工,需要长期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矿井中的工业粉尘,也可能诱发肺癌。”何振向记者解释道。
另外,赵先生和他的两个兄弟都曾在家具厂工作,制作家具的过程中,会产生木屑、粉尘等,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甲醛、苯等致癌物,容易被吸入肺中。
赵先生家里的男性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烟民。每人日均2包烟,都有持续30年的吸烟史。
“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起来,才造成了赵先生一家人癌症高发。”何振说。
●医学上并无“癌症体质”说法 何振进一步补充道,医学界并没有“癌症体质”这个说法,医生更倾向于使用“癌症易感性”这个概念。
易感性,是指遗传物质上有一些特殊改变,导致人体处于同一环境条件下时,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患上肿瘤。
“就像火药桶,基因是桶,环境和生活方式是火星。只有桶不会炸,但火星一碰就有危险。”何振告诉赵先生,癌症的发生,通常是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家族遗传的角度来说,有些人是肿瘤的“易感体质”,基因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患癌。
那么,网上所说的面色发黑、舌苔厚腻的人更容易患癌,是真的吗?
对此,何振解答道,这些体征并不是患癌的标志。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咳嗽、咯血、便血、无痛的肿块,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下降超过10%等。这些有可能是癌症的预警信号。
不过,虽然面色晦暗、舌苔异常等症状不是癌症的诊断依据,但某些体征值还是值得关注。
比如,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颈部黑棘皮征(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长期不痊愈的皮肤或者黏膜溃疡。
以及血糖、血脂、血压异常,和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还有长期处于抑郁、压抑情绪,都是提醒需要关注健康状态的信号灯。
●“我的孩子能逃过癌症‘魔咒’吗?” 听完何振的解释,赵先生稍稍放下心来,不过有一个地方他还是非常焦虑,就是他的孩子能逃过癌症“魔咒”吗?
针对此,何振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何振建议赵先生的孩子进行遗传咨询,并通过抽取外周血,进行胚系基因检测。
其次,每年进行个性化体检。如果赵先生的孩子吸烟,需要每年接受低剂量CT筛查。
最后,通过代谢管理,将BMI控制在24以下。如果吸烟需要戒烟,必要时进行尼古丁替代治疗。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患癌风险较高,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只有部分癌症与遗传相关,大多数癌症是环境与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癌症风险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和干预来降低。”何振说道。
最后,何振呼吁大家:面对癌症,普通人并不是毫无办法。基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癌风险,但最终如何预防癌症,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用科学的方法筑起防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也并非不可战胜。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实习生 张浩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