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的血色征程 ——记海丰县公平黄麻隆钟连合烈士事迹 翻开波澜壮阔的海陆丰革命斗争史册,大革命时期的烽火岁月里,二区(含如今的黄羌镇、黄羌林场、公平镇、平东镇)群众紧跟中国共产党步伐,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洪流。无数革命志士在此浴血奋战,他们为党为民的精神如日月星辰,始终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本文要讲述的钟连合烈士,曾是二区赤卫队员。他的革命故事感天动地,字里行间尽是震撼人心的力量,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 苦难少年的觉醒之路 1903年春,钟连合出生在海丰县公平黄麻隆钟屋村一户贫苦农家。艰难岁月赋予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他天生富有正义感,常为弱者打抱不平,因此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乡间小有名气。 每到初夏,青黄不接,农民家中存粮见底,而早稻尚未成熟,生活陷入困境。此时,一些无良地主便会趁机刁难,加重剥削,农民们苦不堪言。 1920年夏,蝉鸣初起,一位心怀叵测的地主带着帮凶闯入黄麻隆钟屋村。他们径直走进一户寡妇家,寡妇和年幼的儿子被这阵仗吓得瑟瑟发抖,低着头怯生生地恳求:“老爷,家中实在没粮了,求您行行好,再宽限些时日吧。”地主却恶狠狠地瞪着母子俩,咆哮道:“你男人治病丧葬时借的钱,到现在分文未还!今年要是还不上,就拿你抵债!我可把话撂这儿了!”寡妇泪流满面,不停地磕头求情,场面令人揪心。 这一幕被站在屋外的钟连合看得清清楚楚。他攥紧拳头,怒火中烧,几次冲动想冲进去理论,但“欠债还钱”的道理又让他停下脚步。看着寡妇母子绝望的样子,钟连合内心如刀割般难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穷苦百姓讨回公道,让他们不再受欺负! 1922年初冬,海丰县城附近的赤山约成立农会,农民运动的火种迅速蔓延。消息传来,钟连合和村里的年轻人每晚聚在一起,热切讨论着农运的发展。不久,公平青湖约也成立了农会,黄麻隆约陆续有人加入,钟连合更是满心向往。 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同年春天,在钟钦的积极推动下,黄麻隆约农会正式成立,钟钦当选农会会长。钟连合毫不犹豫地带头加入,成为农运的先锋力量,从此踏上为农民争取权益、改变命运的奋斗之路 。 青春热血铸农魂 “不负韶华舞流年,全心全意为农工”,在风云激荡的大革命岁月里,这句话成为无数热血青年的人生信条。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开启,中国革命的浪潮随之奔涌,掀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新篇章。 回溯至1923年,海陆丰地区爆发的“七五农潮”曾掀起农民运动的壮阔波澜,虽因反动势力镇压被迫转入地下,却如暗涌的火种,等待重燃。1925年春,广州国民革命军东征海陆丰取得胜利,在国共两党大力支持下,沉寂的农民运动迅速复苏。各地纷纷建立县、区、乡三级农民自卫军,构筑起保卫农民利益的坚实堡垒。 彼时,正值青春韶华的钟连合脱颖而出。二十出头的他,凭借过人胆识与实干精神,得到黄麻隆约农会会长钟钦的赏识,被委以黄麻隆约农民自卫军小队长之职。自此,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乡村农民自卫军建设。钟连合始终践行“一手拿枪、一手握锄”的理念:农忙时节,他与乡亲们并肩耕作,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他挥汗如雨的身影;农闲之时,他带领自卫军队员刻苦训练,打磨军事技能,同时肩负起黄麻隆约四个乡村的治安重任。在他的带领下,自卫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很快让周边匪患绝迹,乡村呈现出“夜不闭户”的祥和景象,赢得了百姓的由衷赞誉。 农民自卫军的壮大,更有力震慑了横行乡里的地主劣绅。往昔作威作福的反动势力,在农会与农民武装的联合攻势下,再不敢肆意欺压百姓。钟连合在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民的武装,就没有农民的天下!”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与无私的奉献,深深触动着他的内心。他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学习进步思想,于1926年冬光荣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立志为工农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非坦途。正当钟连合满怀豪情,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欢欣鼓舞时,一场足以改写无数人命运的历史风暴,正悄然逼近…… 赤焰燃尽风雨寒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腥风血雨瞬间席卷全国。4月15日,广东国民党反动势力紧跟其后,海陆丰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东江之畔。然而,敢为人先的海陆丰儿女并未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三次波澜壮阔的武装起义接连爆发。 11月1日,第三次武装起义以雷霆之势击溃反动势力,彭湃同志随即投身苏维埃政权的筹建。11月21日,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如暗夜中的火炬照亮工农解放之路。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苏维埃政府将农民自卫军改编为赤卫队,号召18至45岁的男子加入战斗序列,并从各乡选拔骨干充实县、区武装力量。 钟连合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追随党的步伐。每一次战斗号角响起,他都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热血诠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当公平区急需抽调赤卫队骨干时,他凭借卓越的军事素养与坚定信念,成为不二之选,自此踏上更为艰巨的保卫征程。 加入海丰二区(公平区)赤卫队后,钟连合深刻体会到区级战斗任务的严峻。在苏维埃政权初创的关键时期,他与战友们日夜坚守,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击敌人的疯狂反扑。1928年1月,因出色的军事才能与英武气质,钟连合被临时调派担任二区农会长李潭吉的警卫员。他常随李潭吉深入各乡调研,看到分到土地的农民脸上绽放的笑容,更加坚定了用生命守护红色政权的决心。 然而,短暂的安宁背后,一场更为残酷的风暴正在酝酿。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血色丰碑,革命壮歌 1928年初春,岭南的风裹挟着硝烟与血泪。国民党反动派纠集近万正规军,勾结反动民团,如恶狼般扑向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二师、红四师将士携手赤卫队员,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筑起血肉长城。刀光剑影中,无数英烈倒下,2月29日,公平圩在敌强我弱的绝境中失守。 此后数日,红军多次发起反攻。3日,红二师联合海丰二区赤卫队强攻公平圩,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战士们虽浴血奋战,终难突破铜墙铁壁。5日,红二、四师再次向公平圩城发起冲锋,却依然在枪林弹雨中铩羽而归。敌军趁机增兵,与地主民团勾结,对红色村庄展开疯狂围剿。赤卫队和农会干部被迫撤入深山,在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困境中与敌人周旋。 7月的一个漆黑夜晚,警卫员钟连合护送农会会长李潭吉回公平乌涂沟召开秘密会议。然而,叛徒的出卖让会场陷入重围。生死关头,李潭吉挺身而出吸引敌人火力,为同志们争取逃生机会,自己却不幸被捕遇害。钟连合带着未能尽到保护之责的愧疚,继续在深山坚持斗争。 1929年8月,深山里的革命者陷入物资绝境。钟连合与战友冒险下山筹措粮食。当黄麻隆钟屋村的乡亲们听闻战士们的困境,纷纷捧出家中仅存的口粮。就在他们准备返程时,反动民团包围了村庄。望着四周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钟连合握紧手中的驳壳枪,目光坚定地对战友说:“山上的同志等着救命粮,你们快走!”随即,他孤身冲向敌阵,子弹呼啸间,敌人的注意力被成功吸引。战友们借着夜色突围,而钟连合在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被敌人射穿双足,倒在血泊之中。敌人当着他的面纵火烧毁钟屋村二十余间房屋,冲天火光映照着钟连合愤怒的双眼。最终,这位年仅26岁的战士,在乱枪之下壮烈牺牲。 青山有幸埋忠骨。新中国成立后,钟连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以生命践行信仰,用热血浇灌理想,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口述人:钟智坤 钟帝源 文字整理:戴镜兵 参考文献:1、《中共海丰党史大事记》;2、《苏维埃之光》; 3、《海丰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