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他们是不幸的,但在他们眼中,一切大人认为的霉运,诸如贫穷、下层、边缘等均与他们无缘。在近1个小时的接触中,他们留下的是欢快的笑声与无邪的笑脸。唯一令记者迟疑的,是告别时一位小孩怅然若失的眼神。
这是一群舶来的儿童——随父母迁徙而来,在海丰县海城镇莲花山一个名唤笏仔的小村庄租住了下来。这个小山村,原本由10多户曹姓人家拥有,因近几年经济看好,都搬迁至海丰县城等地居住了。笏仔,于是成了名符其实的“空村”。直到来自贵州的4个家庭租住在这里,才再见人间烟火与生气。白天,这群舶来儿童的父母为生计或种树、或砍柴、或割草去时,他们便留在了这个小村。
不久前的一个灿烂之日,我们持着相机,顺顾莲峙之水顺流而下,初次与他们遇见。起初他们遮遮掩掩、躲躲闪闪一如林中精灵。但一听说帮他们拍了照片时,他们便如小鸟一般欢笑着扑闪过来争先围观。那时他们的笑容,一如尚未污染的笏仔村村前的顾莲峙河水。
“哈哈,这是我,那么黑?”“阿姐给他们拍到了。”他们发出的普通话夹杂着乡音,但听来并不觉有多大困难。“你去拿一个玩具来,我再与你拍。”同行对一名看上去七八岁的儿童提建议。
不久,那名儿童提着一个箩筐出来了,他坐了进去,笑嘻嘻地让我们快拍。接下来,他们的道具越来越多——现场用旧报纸折叠起来的风筝、一顶破旧的草帽、二三个勾连在一起的红色薄膜袋……但就是不见一个城镇儿童眼中真正意义的玩具,或许在他们内心,以上他们拿出手的,便是他们引以为乐的玩具了。
告别他们时,一名儿童小步快跑地帮我们把遗忘在那里的东西拿了过来,然后立在那里,若有所失,不断挥舞着手指的玩物——一截塑料绳。
后来了解到,这些来自4个家庭的儿童有8名,除其中2名稍大的在距此不远的郭性佛中心小学读书外,其它的留守在“家”。他们的年龄在6至10岁之间。
因为要回去寻找失物的缘故,我们又一次与他们相遇。自称已10岁的一名小女孩说,他们都姓杨,是亲戚关系。自己因要照看弟弟,所以没去上学。
一同前往的朋友给了一名小男孩5元钱后,便与我呆在一间虚掩着门,没人居住的人家中拍照。不久,那名10岁的小女孩跑过来把钱拿还朋友,说:“我妈不让我们拿别人的钱。”(记者 洪笳荣)文章来源:汕尾日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