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者归来 于 2012-5-15 22:43 编辑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拼博,广东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中国第一强省;可近些年,随着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正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倘若不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很可能走入死胡同,陷入困境,地位被动摇;可以说,今日的广东,又站在新的节点上,亟须解放思想,寻找突破。 作为广东省一员的汕尾市,则是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怪胎代表,她怪在三十年来,身处最富强省,毗邻最发达经济圈,却丝毫不见珠三角辐射的踪影,一度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最落后的沿海地区,本来优势的沿海线却成了沿海经济带延伸的阻力,广东东部沿海经济带也在此陷落断层。 近些年,在广东双转移战略的推动下,汕尾寻求自身发展,有了新变化,特别是“深汕合作区”成功挂牌,强力起步,使得汕尾活力凸显,有了争当区域发展排头兵的底气。可以说,今日的汕尾,同样站在新的节点上,亟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然而对于广东省来说,依然宁愿把精力投放在珠三角,优先考虑解决其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同时认为发展东西两翼远比解决珠三角问题更为艰难,甚至认为吃力不讨好;正是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一直缺乏力度推进,也不敢轻易创新,在政策支持上更显保守;因而,尽管双转移不断推进,但收效欠佳,东西两翼还是无法对接珠三角,两区域依然断裂。 笔者认为,广东这种观念是偏见的,也是不利转型升级的,必须尽早摒弃,及时纠正,且要敢于突破创新,敢于在环珠圈层寻找突破点,找最佳支点地区划入珠三角,使其成为非珠地区的特区,与珠三角无缝对接上,并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发展;就当前优势而言,笔者认为最优支点便在粤东沿海,而粤东最佳则是桥头堡之称的汕尾“深汕合作区”。 因此,笔者建议广东省把“深汕合作区”划入珠三角经济圈,使珠三角经济圈形成九市一区的合理格局,让其为全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延伸珠三角辐射力,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深汕合作区”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沿海地区,又属粤东最接近珠三角的区域。近水楼台先得月,划入珠三角,享受珠三角优惠政策,最便于承载珠三角产业转移。一旦这区域发展得好,势必带动整个汕尾,使汕尾不再成为沿海陷落经济带,从此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珠三角辐射力不断裂的延伸至整个粤东,从而带动粤东发展,缩小区域间差距,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其次、拓展珠三角腹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珠三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有腹地支撑,当前土地开发趋于饱和,因而必须腾笼换鸟,把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拓展腹地。放眼广东,环珠圈层的“深汕合作区“无疑是最佳选择,距离近,属同省,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可以说“深汕合作区”的纳入,使得珠三角有效拓展腹地,也有助于转型升级,还使得珠三角辐射力向外扩张,真正实现高聚集、强辐射,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广东新节点上又一次实践探索的需要, “深汕合作区”是新形势、新节点上,省内两地飞地合作的制度创新,它不仅承载了深圳、汕尾两市寻求发展的希望,同时还是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次实践探索;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并没现成好招,“深汕合作区”无疑带来新思路、新模式,它的成功或失败都影响深远,如成功将可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创造经验、提供示范;若意外失败无疑是一种沉重打击,特别对粤东地区。因此,面对这样的机遇,广东也只有敢闯敢干、先行先试,也必须敢于突破,勇于探索,并大力扶持“深汕合作区”,让其划入珠三角,激活起来,减少它失败的风险。 第四、划入珠三角,“深汕合作区”有制度保障 “深汕合作区”是新生事物,亟须制度保障。深圳、汕尾两地不仅经济水平差大,且属不同经济圈,在制度上缺乏统一,缺乏保障;划入珠三角经济圈,可让“深汕合作区”在运作上更为便利,也能纳入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得到政策支持;这些无疑可提升“深汕合作区”的经济区域地位,还便于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给“深汕合作区”注入强劲能量,增加成功砝码。 总之,在新节点上,广东要勇于探索,汕尾要努力争取,而“深汕合作区”无疑是两者突围的好砝码,都应善用善待;请省府认真对待,给“深汕合作区”一次腾飞的机会吧。
王者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