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7 23: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7)
文/马诗快
(十二) 甲子功夫 谈武论道 (2)
各门各派,各有绝招,吸取精华,去繁就简,拦截来拳,连削带打,直接拦截,养精蓄锐,拳随身走,步伐灵活,见招拆招,趁虚攻击.面对强敌,冷静应对,游身八卦,与敌兜圈.,借力打力,卸力避敌,擒拿格斗,千变万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指东打西,指下打上,虚实相交,步法灵活,心慌必乱,生命攸关,平时苦练,战时不慌,一技护身,走南窜北,行走江湖.侠义为主,江湖义气,行侠仗义,见弱被欺,拔拳相助.以理服人,以和为贵.忍耐有度,出手谨慎,博采众长,谦虚为本,争勇好斗,武者禁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藏龙卧虎,武林秘踪.
甲子功夫以南拳为主,南拳是南方拳法的总称,以洪拳,蔡李佛拳和五祖拳等为主,特点以出拳刚猛快捷收放自如,防守严密,出脚较少,出脚高度一般较少高过膝部,稳扎稳打,而北方人以腿为长,以高腿为主,高腿踢头,招招带劲,旋风连环腿,如急风暴雨,防不胜防,腿比手臂长,优势明显,凶猛异常,威力无比,力度胜过拳力.高腿法的缺点是下盘有点虚,大开大合,空隙较大,容易被对手趁虚而入.所以北腿一般以连环旋风腿击打对手,没有让对手趁虚而入,找到击打的机会.对待这种高腿法,如果用手去接腿法,一般手力量较难阻挡腿的力量,如千军万马,横扫千军.最好能以腿法击腿法,从正面接住腿法难度很大,一般格斗的双方,都以侧面击打对方的来拳,化解对方的力量,所谓"四两拨千斤,接力打力.即顺其对手的力的方面削其力,顺水推舟.按照物理学的原理.这种从侧面轻轻的一碰,把对方的劲力化解了,这是成立的.也就是懂武功的人与一般不懂武功的市民的最大的区别.一般人会顶住对手的力道作出一个相反方向的力量,这好像古代将帅在选拔大力士的比赛,以力量大则把对手推出划定的圆圈为胜,这好象日本的相扑比赛,把对手推出设定的圆圈为胜利者.可是在自由格斗比赛中,力量大则并不一定是胜利方,格斗没有设定条条圈圈,以把对方打败者为胜.
中国武术的摔跤和擒拿法,正好是对付这种大力士的方法之一,避开对手的正面冲击,一擒到对手的手腕关节,就可以顺手把对方摔出几步远,对方发力越大,也就摔得更远了.,一擒住对方的手关节,用"拖脚搏手"的方法,是最好对付强敌的技法之一.经过多次演练,习惯成自然,也是人的正常条件反射吧.所以有时候功夫强的人最怕摔跤的高手,例如:<<水浒传>>的黑旋风李逵,艺高胆大,力大无穷,使用双大斧,舞得呼呼风响,打战时冲锋陷阵,但李逵最怕浪子燕青和焦挺.他俩每次都把李逵摔得没有了个性,这叫一物降一物.如果中国功夫挑战西洋拳击,西洋拳击的特点是出拳快速凶猛,直拳勾拳,如雨点般,并配合双脚的不停移动,防守严密,打得对手没有了脾气.如果中国拳击手也一样带上了两个手套,这就把中国功夫擒拿和摔跤的特长削弱了,以彼所长击我所短.甲子民间功夫中,也流传一句谚语;"无从师,三不"撸"(推或冲拳之意),"三步撸,四步退."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当一个没有学过甲子功夫的年青人,碰到强大的对手打击时,使用这两招,一样能避开对手的打击.前提条件是年青人不要惊恐,一惊恐就会双脚变软,四肢无力,大脑一片空白,相信没有学过功夫的人普遍都有这种人体的自然反应,因为这是人的心魔在起作用,谁都害怕死亡,连起马抱头鼠窜的机会都放弃了,只有挨打的可怜状态.
为了弥补下盘的不足,一腿踢出去,必给对手留下一个空隙,有了空隙,就有了打击对方的机会.高腿法者如果能做到收放自然,这是不容易,李小龙的"李三脚",一脚三式,令对手防不胜防,"寸拳"和"李三脚"是李小龙的绝活,当对手的大脑还没有反映过来时,他的拳已经打到对手的头上了,所以速度快是格斗散打击败对手的一个重要条件.舞台上哪些花招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吧,当双方在格斗时,一方怒气填膺,大唤大叫,其实这会破坏了格斗者头脑冷静的分析判断能力,高手过招都心平气静,趁虚击倒对方,那有那么多白费力气的花动作.双方在格斗时,先热一下身体,防止因突然间出力过猛,扭伤关节,这是有可能的,有一次,笔者在参加同学聚会时喝完酒,在同学的多次强烈要求下,无奈在酩酊醉意中上台表演功夫,因出力过猛,那次差一点儿就扭伤了关节.所以习武者在练功前,必须先运动身提各关节,调动身体各运动细胞,尤其是应先练气,做到呼吸自然,丹田有气,发力也猛.否则.如果运气不能与出拳脚的动作互相协调,那么习武者很容易造成闭气内伤.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