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8 0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6)
文/马诗快
(二十一) 范瑞爵打擂 成名海夺冠(5)
擂台比武,生死各安天命.,两败俱伤,但怨恨无法消除.在小说<<杨家将>>中,杨七郎上擂台比武,打死了奸臣潘仁美的儿子.虽然上台打擂事先签了生死各安天命的契约.但两家还是结下仇恨的种子.杨继业中了辽军的埋伏包围圈,杨七郎杀出重围,向潘仁美求救兵,奸臣不但不拔救兵相助,还把杨七郎绑在柱上,乱箭穿心射死,杨继业最后兵败,宁死不屈,撞死在李陵碑上,成为千古忠烈悲壮的英雄故事.清末天津市精武门霍元甲,凭威名同意与俄国的大力士在擂台上比武,还没有正式上擂台比武,霍元甲就把俄国大力士吓跑了.成为武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日寇想用武力占领中国.首先必须摆设擂台,在擂台上打败所有中国的武林人士,日寇在天津公开摆设擂台,狂妄之极,嚣张霸道,写出拳打东亚病夫,脚踢支那愚民的对联,污辱我华夏武林人士,为了民族尊严,霍元甲才上擂台与日寇比武.我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深藏不露,海纳百川,兼融并畜,霍元甲以无门无派自创的迷踪拳打败日寇的东瀛武术,为国人争了口气,最后,霍元甲却倒在日寇所暗下的毒药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气节在,浩气长存.天津的霍元甲和广东佛山的黄飞鸿,都是清末人,历史上确有其人,有他俩的遗像为证,而不是小说里的虚幻演说.
五枚师太的女弟子咏春,自创一种适合女子学习的咏春拳,近身格斗,防守严密.咏春寸拳,威力无比.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拜咏春大师叶问为师,叶问从佛山移居香港后,收李小龙之父梨园弟子李海泉所托,才接受李小龙为徒弟.李小龙少年时期争强好斗,仇家不少,因出生在美国,才到美国读书避难,在与各国武林高手格斗中,吸取了世界各武术门派的精华,以咏春拳为基础,才创立威震世界武林的截拳道.咏春拳近身格斗,防守严密,出拳快速,收放自如,甲子功夫也与咏春拳有一定的关系.
武功是苦练出来大,也是从实践中打出来的,而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如果徒弟不长期苦练,个人武功与名师的关系不大."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和"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喜欢用名拳师的徒弟来卖弄玄虚,其实武功并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只不过习武太辛苦了,有志者,事竞成,而且没有速成的武功,必须依靠长年累月地苦练,在这热兵器年代,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勤练武功的年青人,确实太稀少了.武术,好象一代不如一代,民间武术不外传的门规,也使甲子的武术失传变得越来越大了.
清朝末期,甲子半径人范瑞爵师因出海渔船捕鱼,与外地渔船碰撞,外地船老大也是个武林高手,双方互不示弱,只好通过打擂台比武来决定胜负了,对方下了比武的挑战书,生死各安天命,不去参加打擂台就无法在江湖上立足,习武之人,多数也想在擂台上检验武功的强弱.古人不会把生命看得十分宝贵,不去打擂台,个人就觉得毫无面子.最后,瑞爵师还是接受对方的挑战,上擂台比武,没有游戏规则,大家把平生所学都在武台上展现出来,以打倒对方为目的.绝招怪招阴招险招都在擂台上展现出来,瑞爵师把这位武林高手打死了.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死."民间传说中,瑞爵师踏瓦片渡海跑回甲子半径区,因伙计忘记为他煮药,瑞爵师也被对方打中一拳,伤势严重,最后也一命归天了.瑞爵给甲子人民留下一段不受耻辱,勇登擂台,为尊严而战的佳话.瑞爵师生前把武功传授给半径人了,这也是半径小梁山外号的由来,再加上"马公马姥"在半径开埠之处收留外地流窜到半径来的人.后人为感念"马公马姥"的恩德而建"马公马姥"庙,纪念这两位为半径开埠作出贡献的贤达.不知现在"马公马姥"此名胜古迹保存完好吗?
广东方世玉擅长"二指禅"的功夫.这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大力士表演赛中,也邀请了"二指禅"的表演者登台为观众表演,令大家大饱眼福."二指禅"功夫果然不同凡响,确有此神功.传说中咏春的师傅五枚师太就是凭着"倒坐莲花摘阴部"的绝招收复方世玉的.在清末民国初年,成名海师就凭"大门搏"中的"倒坐莲花摘阴部"和"拖脚搏脚"这两绝招赢得汕头擂台赛的冠军.听老一辈说,成名海师在练"拖脚搏手"这一绝招时,他把插入地下很深的绑牛的粗木桩一脚就踢断了.古人练功很刻苦,今人练功只得其皮毛.假如甲子人出门在外都有"拖脚搏手"这一招防身,就不怕凶悍的劫匪了."拖脚搏手"动作要领:平时想练此招,必须用右脚长期横扫木桩或固定的石柱.当危险发生时,我方右脚横扫(割脚)对方的脚根,双手同时握拳发力,右弓步粘住对方右脚步,双拳齐肩,利用脚力,腰力和手力,加上肩部的旋转力,从左向右方向沿四十五度的斜方向横扫对方,不管对方是两百多斤重的壮汉,在此两个上下相反的力的作用下,根据物理力学的原理,此物体必倒无疑了.成名师的爷爷原是甲子城内西门刘姓,后来才搬到元高区"山仔头娘"居住,家就在甲子电力所附近,"猪肝井"下行二十米.成名海师的亲孙子还健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笔者回甲子探亲,经过他的楼房,家族的堂兄指这幢楼就是他四叔公(刘海)的家.堂兄有刘马双姓.甲子的"五虎将"补鼎刘潜就是成名海师同家族的人.本来想采访成名海师孙子,堂兄带我去采访,加上"双刀黄"敬进师学成名海师"大门搏"的缘故.他孙子一定会接见的,询问成名海师当年在汕头打擂台的真实故事.因探望垂危的老先父,这事就眈搁下来了.成名海师的武功为甲子元高英歌舞荣获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次回甲子采访英歌舞基地的领导,刚好元高区的吴某良书记也在现场,谈到元高英歌舞的武术动作,聘请成名海师的武术传人来光临指导.内行能看出甲子元高英歌舞的拳脚功夫确实与成名海师的武功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有一定的散打格斗的实用性,甲子有十八个旧社区,各社区都有不同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东湖区也举办过东湖英歌舞,但东湖区与元高区的英歌舞相比较,甲子人和外地人一观看,谁与争锋?大家一看就心理明白了.原来甲子东湖区的特色是"盛产"大富豪和官员.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人啊.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