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雁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汕尾如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在省党代会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的背景下,汕尾将从哪些方面着手,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近日,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雁雄接受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垂林带队的南方日报报道组的采访,畅谈汕尾市如何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谋求后来居上之策。
发展机遇
汕尾将迎来
发展黄金时期
南方日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这次党代会报告的重中之重,这会为汕尾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郑雁雄:这次党代会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列为战略重点之一,对汕尾有诸多利好,接下来应该是汕尾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粤东板块看,汕尾是《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海西经济区双重覆盖地区,后发优势明显;从环珠板块看,处于环珠三角“内环”地区的汕尾、河源、清远、云浮、阳江五市发展势头迅猛,而汕尾则是沿海的两个市之一,且邻近的是珠三角最具实力的东岸地区;从发展势头看,汕尾这几年几乎踩准了省和国家政策的鼓点,发展速度已经连续8年快于全省5个百分点。可以说,汕尾大发展的势头已不可逆转。去年12月召开的第六次党代会这样总结汕尾近年来的三大变化:一是快速发展使汕尾从后发地区变身发展热土;二是陆续规划建设的厦深高铁、深圳沿海高速、潮莞高速公路等,使汕尾从边缘地带变身“粤东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东岸十市通衢”;三是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在渔港小镇建立中心市区的地级市,现代化滨海新城初具规模,汕尾已从渔港小镇变身滨海新城。如今汕尾,已经成功砍尾,正在争当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
重要节点
深汕合作大势不可逆转
南方日报: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汕尾发展的重要节点,现在进展情况怎么样?深汕合作对于汕尾的意义如何?
郑雁雄:目前,我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对于海丰的要求是“打深圳牌,做海丰事”,与特别合作区同步规划、同步招商、同步发展。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主导、行业协会为主要载体、刚性考核机制为保障的招商机制已经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已经基本定型,市场投资机制、双方利益分配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人员已经到位逾80%,首批进园区项目建设基本顺利。在整个过程中,深圳市体现了智慧主导、经验主导、物质主导、信用主导的理念。最近,深圳市又出台两个硬招,第一是各区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包含转移到合作区的项目情况,第二是深圳的项目如果要增产扩容,需要新增土地的,要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来,这两条会带来刚性的招商引资的约束。
深汕合作对省、对深圳、对汕尾都很重要,都找不出一条不想干、不愿意坚持干的理由。省委、省政府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极尽重视,写入“十二五”规划和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上升为省级战略,市场联动已经起步,投资者已经络绎不绝。这样的合作大势,谁也不可能逆转,深汕特别合作区是谁也逆转不了的好事。
战略措施
四大战略促使汕尾后发先转型
南方日报:那么,汕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战略措施?
郑雁雄: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提出了深汕合作、海岸经济、宜居城乡、人文环境四大战略。其中,深汕合作战略是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主要平台,加大与深圳等珠三角东岸地区城市的深度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海岸经济战略是发挥455公里海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依托海岸线的临港工业、先进制造、滨海旅游、现代物流、海洋水产业,打造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农业六大基地,谋求蓝色崛起;宜居城乡战略则充分发挥汕尾特有的、在其他地方已渐成稀缺资源的“绿地、青山、蓝天、碧水”,把汕尾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憩”的乐土;人文环境战略则是针对汕尾的软肋,坚持把做“人”的工作摆到与做“物”的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重点突出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先跌跤者先站立起来”。
这四大战略就是今后汕尾落实科学发展观、后发先转型的汕尾方略,追求产业升级与合作升级、城市升级、环境升级、社会升级的相成相济,促使汕尾经济形态从山区型向沿海型、产业形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城市发展从边缘型向节点型、人文环境从担忧型向放心型的转变。
未来5年汕尾如果崛起,成为汪洋书记所讲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就能够缓解区域差别的巨大差距,对全省发展意义重大。我们理解,汪洋书记要汕尾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重点是在“促进”两个字。首先,我们要在区域合作上先拔头筹,所以我们选择和深圳办深汕特别合作区;其次是看我们在发挥资源优势方面能不能做到最好,我们的资源优势明显就是海岸线。过去汕尾海岸线没有启动,几乎没有什么产业是用到海岸线的。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起来之后,海岸线就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提出“发展海岸经济,崛起蓝色汕尾”。我们的规划是要通过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和现代农业六大基地,把我们的海岸线擦亮起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具有海岸经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是排头兵的一种。第三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提出“船小更要先调头”。汕尾原来工业基础薄弱,底子很薄,但是这几年我们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也不示弱。比如汕尾的毛纺织业原来是简、散、旧,这几年我们通过技术改造,变成有5000台数控织机的毛纺基地,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好几倍,在世界市场相对放缓的情况下,我们的毛纺出口不降反升,跟号称“中国毛纺织城”的东莞大朗有得一拼。第四,我们竭力在追求低碳、绿色生态,比如我们这几年在建设生态旅游,我们的沙滩、温泉、绿色在全省都是一流的,发展休闲旅游业前景广阔。用这种低碳产业来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对于今后形成汕尾三大产业相对协调、低碳节能为特色、主业产业链条比较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用这样的产业体系来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这可能比单纯追求GDP更好一些。
干部队伍
优秀干部队伍
保障战略落实
南方日报:汕尾现在的干部队伍状况如何?能否保证这些战略的落实?
郑雁雄:汕尾人历史上是敢担当、会担当的优秀族群,彭湃同志、谢非同志都是杰出代表。当然,前些年也出现很多问题,备受诟病。这几年,我们大力抓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建设,抓干部队伍“讲担当、敢担当、会担当”建设,已经大有起色。我们不妨用一些现实例子来看问题。这些年,汕尾在蹒跚步履中也走出了一条后来居上的路子,很多事情的转机和经验是汕尾人创造的,譬如2008年1月红海湾事件的成功扫尾,为全省窝电电厂首先突围;厦深铁路汕尾段征地拆迁,在零事故、零伤亡、零群体事件的前提下全程率先完成;华润海丰电厂10天办好项目注册,30天完成50多万平方米征地;污染品清湖的1.69万亩违章养殖3个月成功清除;破坏省级保护文物坎下城钉子户12天被成功端掉;10万平方米的华师附中汕尾学校首期工程9个月建成开学;最近的乌坎事件,也是化险为夷、变坏事为好事的好例子,这些事情件件都是讲担当的例子,处处都有敢担当的精神,时时闪动会担当的身影。总体上,我对汕尾现在的干部队伍充满信心,对依靠这支队伍谋求汕尾崛起充满信心。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