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6|回复: 0

[海丰文学37期增刊] 激扬文字,更具风采 ——浅谈王万然的杂文集 ●王俊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8 2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激扬文字,更具风采
——浅谈王万然的杂文集
●王俊康

《海陆物语》是王万然的杂文集。对杂文的这种文体,当今也有一些说法。有人认为,现在不是鲁迅的时代,和平建设年代,不再需要什么匕首和投枪了;也有人认为,杂文的主要功能是针砭时弊,眼下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腐败等社会的丑恶现象触目惊心,正需要杂文去一剑封喉,致敌死地。对前者之说,我认为是有失偏颇,对后者之言,我觉得是有失宽容。
杂文是议论性的散文,顾名思义,杂文的文体本身就相当繁杂。像鲁迅的杂文的压卷之作《且介亭》一共三集,它就包括了杂感、短论、随笔、书信、絮语、回忆散文乃至墓志碑文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杂文不是一般性的评论或者政论,它更需要具备文艺性和形象性,从而使逻辑的力量透过形象艺术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就可以需要不多作抽象的推理,只让形象说话,便可以省略了许多劳劳叨叨。当然,这就要求作者的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由此看来,《海陆物语》正是应了杂文形象见胜,以少见多的特点。通观全集,《海陆物语》动物篇,《海陆物语》植物篇无一不是以形象来说话的。或者说是以形象来开路的。杂文所举,话动物,话植物,随手拈来,任我所用;例子所示,话物证,话物信,联想引胜,恣意纵横,好不快活。如,从俗语“莫生骆驼儿”引申出不破不立与素质教育,从“鸵鸟退化展翅难”引伸到人世的诸多弊端,从“青蛙为害”引导到物极必反,真理向前迈出一步便成为谬论,一事一议,自然贴切,形象中溢出理智,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从“掠夺荣誉的狮子”联想到某些领导不仅常侵犯群众的物质利益,而且连精神上的安慰都据为己有。从“蝙蝠倒吊”联想到扬长避短,审时度势,无不恰到好处,针砭到位。从生动有趣,准确传神的物语中,导出了纷繁复杂的人生百态,这不失为当今杂文的一种活法。这样的杂文,也许没有政论文的义正词严,气势凛然,也没有短评的泼辣犀利锋芒毕露,但它在轻松聊天的物语中,让芸芸众生有所感悟,有所感受。而且,这种思想的获取,没有鲁迅当年那种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感觉,相反,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果。我想,这也是他杂文创作成功的一个标志。
全书最后部分为《海陆物语》事物篇,我想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一来,它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一半;二来,写法上没有形象开路的依托,全靠言事托志或言物托情,写作难度更大了,对作家来说也是更大的考验。这就像无伴奏演唱那样,演唱者的水平这时让人一目了然。也许可以这么说,事物篇里,作者的才华、本领与综合素质面临着真正的检验。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我以为无非就是三条:战斗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作者在表达对现实的见解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立场、鲜明态度和鲜明爱憎。所以,他在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里面,提出了很多令人震动的社会问题。例如《熙宁变法的悲剧》,从历史说到当今,从反腐败说到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篇政治性极强的杂文,所要阐述的,是人民群众利益不容侵犯这一深刻的主题。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犯,而干部败类得不到处理的时候,作者也按捺不住了,挺身而出,厉声疾呼:“为什么一些干部败类得不到查处?为什么上级调查组对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查无实据’?这还不是他们有足以干扰调查、处理的‘保护伞’?毫无疑问,调查人员不是护短,就是失职。”行文至此,作者还不解恨,既而鞭挞与剖析,说:“正因为这些害群之马及其‘保护伞’,才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不到实处。对这些事物是放任呢,还是严肃处理,是关系到‘三个代表’是否落实的重要问题。”这是,在我们的眼前仿佛站着一位正气凛然的作家。作为一名作家,特别是要直接站出来说话的杂文作家,没有这股凛然正气是断然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又例如,《忍看世间冷血人》,作者所举事例触目惊心,已经有了四个月身孕的妻子惨遭杀害,被砍78斧,时间长达两小时,而在场的派出所干警、司法局长、乡长等见死不救,甚至还阻止别人去救人。作者披露了这个事件,让人看了义愤填膺,摩拳擦掌。读到这里,我也有点遗憾,面对冷漠与冷血,作者可以那么的冷静,看不到一点激情,对这些冷血的动物,竟没有扬起手上道德的鞭子去抽打一下两下。我们不是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吗?对冷血人,为什么要“忍看”而不是“怒看”呢?其实,这些冷血的干部现象其中有价值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问题,值得剖析。可惜,作者没有深挖下去。好端端的一篇杂文,变成了普通的通讯报道,十分可惜。是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留下给读者思考的余地呢?
开挖要深,这是杂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此,《海陆物语》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大坂城的姑娘”,他从美丽的姑娘联想到远距离的通婚,致使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繁荣,既而,深挖出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终将变成井底之蛙,被历史淘汰的警世之鉴。最后还引到善待外来人员来,我觉得这样既深挖又自然,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可见作者娴熟的杂文功底。作为记者,操弄杂文,职业的优势犹为显著。记者文集特点有三:一新闻消息多,二传递信息快,三文化容量大。文集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些思想性挺强的。如《强征硬夺出“刁民”》,题名可知,它是从“穷山恶水出刁民”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首先是思想的转,观念的转,历程的转,有了这种转变,才会有了一个组织部长的驻村手记——《向农民道歉》,我看后很感动,我从心里由衷的赞叹,我们国家,有多少这么好的农民兄弟啊!为什么把他们看成是刁民呢?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很多,作者慢慢道来,细细剖析,另人信服。
作者在杂文的天地里,或褒功贬过,或激浊扬清,或谈古论今,或以微显著,挥洒自如,挥斥方遒,在今有作家的洞察生活,创作表达能力,我们可以期望作者激扬文字,更具风采。使他的杂文风格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泼辣的锋芒,思辩的色彩,幽默的灵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