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汕闽人0660 于 2012-6-28 16:56 编辑
汕尾風情《海陸奇葩》 广东省海陆丰传统武术图文视频之二(青塘拳) ---- 蔡惠進 【青塘拳】:位于螺河中游的陆丰青塘村(古老村落),人口众多,村民酷爱武术。青塘黄氏始祖原是明朝碣石卫军官,后调任大安屯军总旗,随着屯田制的弱化及消亡,弃甲归田,开基青塘。然而学拳练武的习惯不改,以致今日,武术成了青塘传统文化之一。据传,康熙年间,清朝政府大破少林寺,有七位大师死里逃生,流落民间。其中一位大师得知青塘黄氏家族是明军后裔,族人平时喜欢耍棍习拳,逢年过节必有舞狮欢庆的习惯,便藏身青塘,传授南少林武艺。首批徒弟为黄宗仪、黄开封、黄开茂、黄子强等叔侄,得到大师的传授、点拨,功夫日益长进。开封、开茂兄弟还接连考中武秀才。 黄子强(族人称二公、外人称黄骞),武艺更是出类拔萃。他跟随大师学习南少林拳、又学习峨嵋拳,创出技法独特的“前伸后拱”招式,人称“青塘拳”。其拳运动幅度大,上中下动作快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凑,常以左腿出击最为凶猛。出于谋生的需要,黄子强还出外设馆教拳。青塘拳传人:黄君炼(又号君愿或君县,被碣石卫千总授予两县无敌称号)。黄栋梁(又称仲阳),内外兼修,一整套青塘拳术,运用得挥洒自如,年纪大了,还能一拳打穿田壆,吓跑寻恤滋事狂徒。 青塘武术主要包括舞狮、拳术、棍术,徒手对打(盘拳),持棍对打(盘棍),持刀对打(盘刀),铁尺、藤牌对抗以及飙(穿越)火圈、飙(穿越)刀圈等杂技表演。以青头白额“盖子狮”为主,也有猪乸狮,龙狮。祖传拳术套路很多,经常用来强身健体的有廿几套,如:头门、二门坠、三门卷(又称猴子饮水)、四门踢脚;中尖、二门反、三门搭、搬拦捶、磨砻拳,竹筒倒水、武松脱锁、雪花盖顶、鲤鱼翻肚,毒蛇拦路,老鼠偷油,乌鸦展翅,观音坐莲,四门穿手,童子拜观音等;著名棍术:有大揽,千斤秤,中拦槌,遛仔槌,毒蛇拦路等等。 青塘历代拳师有:黄宗仪、黄开封(武秀才)、黄开茂(武秀才)、黄贵平(武秀才)、黄子强、黄世芳、黄世端、黄世汉(武秀才)、黄仁创(武秀才)、黄君炼、黄昌林、黄栋梁(又名仲阳)、黄迎生、黄元贞、黄义参(武秀才)、黄义森(武秀才)、黄盛安、黄鉴平、黄盛相,黄钓钩,黄盛志,黄水泉,黄盛钦,黄礼辉(武秀才)、黄荣富、黄智金、黄荣钦(别名老虎伯)、黄荣庭、黄荣仁(外号七虾)、黄荣攀、黄荣询、黄华忠、黄耀鸿、黄水真、黄真连、黄信庵、黄华升、黄万奖、黄万和、黄载钱等。外姓传人有:陈公坐璧、陈乐盛、陈光泽、陈金泉、陈戊已、陈世正、吴丰淦、吴招钳、张娘鑫、朱云保等等。 青塘子弟习武的风气不断,代代相传。见于族谱或口传的拳师有几十人,其中武秀才 8人。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开设七个狮馆:如永兴馆、永和馆、礼和馆、吕和馆、顺兴馆、和顺馆等。馆联曰:“学成武艺安邦国,练就功夫可立身。”学习武术与保家卫国联系在一起。(黄荣溪提供资料)(蔡惠進搜集)
视频:
武术视频01
武术视频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