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08|回复: 2

[汕尾] 汕尾脱贫户的昨日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2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扶贫济困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贫困户,倾听他们讲述受帮扶脱贫的历史。

  黄玉坤(海丰)

  海丰县黄羌镇石山村的一栋一层半小洋房,房主以前是贫困户。主人黄玉坤今年41岁,一家四口,妻子身体不太好,两个孩子在读书。黄玉坤以前打杂工,一天只能赚几十块钱。一家人栖身之处不过是一间破陋的瓦房,雨天漏雨。

  黄玉坤是海丰县主要领导对口帮扶石山村的三户贫困户之一。几年前,海丰县领导了解黄玉坤的情况后,提议他种植金针菜和牧牛。海丰黄羌的金针菜是“传统名牌特产”,再加上黄玉坤是个勤奋的老实人,与其给别人打工,倒不如自己种植自己销售,利用优势脱贫。县领导为他提供了两头牛和一批金针苗、化肥。黄玉坤便在离家不远处种了几亩金针菜地,他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敢丝毫懈怠,县领导也经常过问菜地的情况。黄玉坤笑着告诉记者,刚种不久,去年有小收成,今年应该有大收成了,可能有几万块的收入。

  记者在黄玉坤的金针菜地看见,几亩菜地绿油油的。除此之外,黄玉坤牧牛也能赚一笔钱。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有了奔头,心里非常高兴。

  县领导资助了几万块钱给黄玉坤,他也自筹一批款项,去年8月将小瓦房翻成了现在这栋小洋房。“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现在能住这样的房子。”黄玉坤说。

  像黄玉坤这样的例子在海丰其实不少。而海丰的扶贫在“合力”方面也很是成绩显著。据了解,除了政府帮扶外,外出人士也参与其中,如深圳经商老板戴景华为石山村13户贫苦户分别提供两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

  邱志达、彭大欢(陆河)

  在陆河县河田镇河东村,有一位以理发为生的脱贫户——57岁的邱志达。邱志达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母亲78岁,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在读。几年前邱志达还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他学了理发的手艺后,便在陆丰市大安镇青塘一带谋生,可因为经济拮据,无法租店,只能在空地上为人理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几年前,省体育局“对口”扶贫邱志达,当得知他在外谋生困难、住的瓦房倒塌的情况后,扶贫组想起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资助邱志达修建一间可以住家又可以做店面的房子。除了省体育局帮扶两万五千元外,邱志达自己也筹了些款,盖了一个三房一门面的房子。

  邱志达没有辜负扶贫组的期盼,为顾客理发总是一丝不苟,价格童叟无欺。一位在河田镇上卖茶叶的老人告诉记者:“我经常来这里理发,感觉他技术不错。”据了解,邱志达的理发技术稍得人心,一些家住很远的人都来理发。他现在每天能赚三四十元,再加上不用租房子,生活问题基本解决。

  当地一位村干部说:“村里一直也关心他,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也经常来这里理发。”邱志达感到生活有奔头,有了长期的计划,他告诉记者:“现在希望能再娶个老婆,有个帮手,我再打通隔壁的墙,开一间小卖部,那样经济会更好!”

  48岁的彭大欢是东坑镇东坑村村民,以前干农活兼做建筑小工,要养一家七口人,生活艰辛,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如今他成了养猪大户,收入可观,是当地的“脱贫之星”。

  当生活的路越走越窄,过了不惑之年的彭大欢突发奇想,想靠养猪都苦于没有资金脱贫。这时,对口扶贫东坑村的粤电集团让彭大欢看到了希望,他们给了彭大欢一笔扶持资金。彭大欢从揭西买了一批猪苗,因为初学养猪,很多情况不熟悉,有时甚至手忙脚乱。但他没有因此灰心,他觉得不能辜负扶贫工作组的意愿,积极请教别人,研究怎么养猪,渐渐地摸索出养猪的诀窍。几年来,彭大欢的养猪生意越做越大,销路不错。现在他已经有150多头肥壮的猪,今年行情好的话可以收入十来万。

  彭大欢告诉记者:“现在我自己脱贫了,也希望帮助别人脱贫。贫困户想养猪的,我可以先提供猪苗,到时养大后可以拿去卖给别人再还钱或者卖给我。”

  张集福(陆丰)

  陆丰市大安镇翰田村老人张集福,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硕。他告诉记者:“以前太苦,靠务农生活,经常同朋友、亲戚借钱,但自从几年前中山市来扶贫后,经济就好转了。”

  记者在张集福家门口一眼望去,有好几亩地种满了荔枝等水果,一片翠绿带红,赏心悦目。据了解,几年前,张集福听了中山市横栏镇、经信局联合工作组关于农产品种养的介绍后,便种起了荔枝,有了一定的收成,改善了生活。

  张集福的房子是两房一厅,屋内摆设虽然简单,但非常整洁。这间房子原来是破旧的棚寮,中山的扶贫工作组提供资金,加上张集福自己的果场收入,进入了改建。

  张集福有个儿子也参加过中山举办的非农劳动技能培训班,学得了一技之长,到惠州打工,现在年收入有几
万元。

  张集福仅仅是该村的一个代表。据翰田村干部介绍,中山市横栏镇、经信局联合工作组对口帮扶翰田村以来,共筹措728.1万元帮助当地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完善各项社会保障等,至目前,使该村103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提升至6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万元。陆丰市注重借用外力,强化工作对接,通过加强联系、优化服务,使外市帮扶单位顺利开展帮扶工作。同时措并举,强化整体推进。使1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1358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脱贫率达到93%。

  刘学意(城区)

  城区红草镇五雅村。71岁的刘学意,一家五口,两个劳力,纯农收入为主,入不敷出,属典型的贫困户。

  扶贫不能单靠扶贫人员的“出血”,贷款等渠道更为贫困户积蓄了“活水”。一位扶贫人士告诉记者,当时经城区有关领导的调研和提议,帮刘学意充分利用农村信贷政策,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资金10000元,加上帮扶人员拿出一个月的工资4200元,共14200元的扶持资金,开始了创建小型农户养殖场的脱贫创新计划,供养牛4头、养鸡300只,在刘学意的自身努力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指导下,该户两年来年均收入增加了26000元,每人年均纯收入达到了6200元实现了提前脱贫目标。

  刘学意的房子是去年翻修的,扶贫人员资助了小部分,其余都是用自己赚的钱。如今的刘学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现在有地方住,有固定的收入,有了政府的关怀,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城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刘学意脱贫模式启发了该村其他贫困户,纷纷效仿和借鉴。

  城区有省定贫困村18个,贫困户357户,贫困人口1487人。自从“双到”开展以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靶向疗法”,全力以赴抓好扶贫开发“双到”各项工作。截止去年12月31日止, 18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已基本实现改变落后面貌的目标。实现脱贫339户、1409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率分别达到95%、94.7%。 (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彭伟栋)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全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报告会暨省残疾
[汕尾资讯] 汕尾脱贫户的昨日今天
[汕尾资讯] 陈钦城捐款150万元
[汕尾资讯] “五个一”开创汕尾市扶贫“双到”新局面
[汕尾资讯] 汕尾和陆丰联合举行“6.26”国际禁毒日万人游
[汕尾资讯] 致全市企业家的公开信

发表于 2012-6-30 21: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哈哈!哥笑了
发表于 2012-6-30 21: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去采访多机个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