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新一轮扶贫开发创新工作机制强班子 美村子 建房子
今年以来,海丰创新机制、努力攻坚,进一步抓好新一轮扶贫“双到”基础性工作。全县50个贫困村已完成帮扶单位对接工作,50个扶贫工作组158名扶贫工作队员已全部进驻。完成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对接和建档立卡工作,制定了贫困村三年总规划、年度帮扶计划和贫困户三年总规划、年度帮扶计划。新一轮全县贫困村、贫困户规划扶持项目7149个,项目预算投入资金7446万元,已落实帮扶资金5150万元。其中,县政府落实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万元,深圳扶贫到位资金3200万元,市、县帮扶单位自筹450万元。 该县抓好扶贫开发,惠及民众抓“三子”。一是抓好“班子”建设,服务农村基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该县把“强班子”作为扶贫开发的组织保障,利用村级换届的契机,夯实基层组织阵地,通过换届,全县50个贫困村支部书记、主任交叉任职率达到95%,支委、村委交叉任职达到98%。同时,组织一批贫困村干部到深圳参加培训,开设村官素质提升大专班,着力提高村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大力抓好“村子”建设,惠及群众。建设“美丽乡村”是扶贫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他们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任务,整合交通、农业、水利、卫生、教育、扶贫等部门的资金。掀起全县新农村的建设热潮,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000万元,建设了梅陇水踏、附城新东、赤石新城、公平笏仔等一大批道路、饮水、村行政服务楼、村前公园等公共设施,赤石新城的村民挂出了“感党恩、誓把古寨换新颜”的标语。通过新农村的建设,激发了贫困村群众的内在动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房子”建设,着力构建“幸福村居”,实现“居者有其屋”。安居乐业历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的目的,实现“居者有其屋”是最重要的民生大计之一,历年把农村住房改造工作都列入十大民生工程。2013年该县完成1600户的住房改造任务,今年的任务是1910户,正在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整合多方资源,大力推进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搬迁和贫困户住房改造工作。通过发动社会捐资投入住房改造资金达5000多万元,全面完成重建工作。黄羌村的大面园和海城镇新望村伯公埔的搬迁整村推进,受到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建成了“幸福示范村”。至今年5月,扶贫“双到”开展以来,该县累计完成住房改造5810户。(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庄小杰通讯员 余作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