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丰县财政局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挂驻扶持海城镇埔仔垌村。埔仔垌村地处海城镇西北部边远山区,是大革命时期徐向前率领红四师战斗过的地方。当时,先烈们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该村距离县城中心23公里,辖下10个自然村,全村320户,总人口1518人,贫困户71户,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为了实现革命先烈的宏愿,该局高度重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充分保护好和利用莲花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扶贫项目,打造特色生态茶园,走出埔仔垌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让山区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节勤节俭勤帮扶
该局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局挂驻海城镇埔仔垌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规则,明确帮扶成员、驻村干部扶贫开发责任股室、贫困户挂扶责任人等,并落实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
从2013年6月起,扶贫工作小组成员多次到埔仔垌村各个帮扶对象家中进行一对一走访,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的住房、生活、家庭日常开销,家庭成员的劳动技能和从事的工作,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及主要来源等情况,通过进一步核查筛选,核定贫困户71户。由局每一股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进行帮扶。并针对特别贫困的29户贫困户开展了节日慰问送温暖活动,送上慰问金和粮油、大米等。
为做好做实扶贫开发工作,该局厉行勤俭节约,取消年底评先奖励,规范发放津贴补贴、节约办公经费等,倡议全局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厉行勤俭节约措施。投入新一轮“扶贫双到”解困资金73万元,资金主要来源是该局取消的各项补贴、活动费用和节约的办公经费,这笔资金资助了埔仔垌5户大学新生的学杂费、8户贫困子女的入学生活费、2户危房改造户住房的重建经费、29户贫困户的节日送温暖慰问、420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附属工程建设、110户贫困户饮水安全的水池工程和200亩村委、贫困户28万株茶苗的种植。
好山好水好项目
产业化扶贫的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为贫困群众选好一条适应自然、适合生态发展的增收路子。该局综合分析埔仔垌村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生产习惯,确定发展莲花山茶叶作为埔仔垌村的扶贫主导产业,成立埔仔垌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牵头组织,建设面积约200亩的标准化茶园基地。规划村委会集体种植100亩和贫困户种植100亩,并筹集资金建设茶园基础设施、订购茶苗化肥、引进福建先进的种植技术等,茶园茶叶以正宗绿色的莲花山云雾茶为市场定位,种植梅占、金萱和乌龙三个品种,在茶园的重点规划区建设一个高标准自动化的茶叶加工厂,实行“茶园基地+村民+合作社+加工厂”的生产管理模式。
同时,将其中4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茶叶种植帮扶户,鼓励农户自身开垦田地,以无偿提供茶苗进行帮扶种植。建设自然村村民与茶园灌溉合用的水塔设施,大力改善埔仔垌村村民生产生活的用水条件,从而实现了谁造、谁管、谁有、贫困户、村委、环境三受益的有力局面。
该局在大力缩减各项办公经费支出,节约资金用于扶贫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省级扶贫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用于茶园基地加工厂的建设、茶叶加工设备和复合肥的购置等。目前,茶园基地加工厂建设图纸,预算已完成,处于预算审核阶段,5月进行开工建设,预计年底竣工,并按200亩茶叶的年产量配套全自动加工设备,为村委、村民茶叶的后续炒青程序打开方便之门,实实在在地为埔仔垌村群众做实事,让受扶群众享受到实惠。如今,村委会100亩茶园基地及贫困户100亩茶苗茁壮成长,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庄小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