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国税构筑风险控制“防火墙”
为强化税收征管,降低执法风险,进一步提高纳税遵从度,根据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国税局的工作部署,汕尾市国税局于2014年1月1日设立风险监控管理中心,并先后成立了税收风险监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税收风险监控和任务推送平台。 目前,汕尾国税全系统的税收风险监控管理工作从机构、机制和平台形成了一整套“大风控”格局。 夯实工作基础,确保运作顺畅 汕尾市国税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科学构建风控指标体系。开展风险监控分析工作其中一项必备的事情就是风控指标的建立,指标的准确性关系到风控工作的质量。风控中心根据上级一直以来推出的税收监控指标数据,经过细致推敲,结合本市征管工作的实际,统筹制定了两批税收风险指标共48个。第一批风险指标共有35项,其中,基础类指标10项,增值税类指标5项,所得税类指标5项,出口退税类指标5项,绩效考评类指标10项。第二批配比分析风险指标13项。 二是分类设计风险评价方式。风险监控管理工作涉及各行各业,纵横交叉。为使数据比对分析的结果切合实际,确保准确性,风控中心采用了两种风险评价方式,即综合评价和单项特殊评价两种风险评价方式,以100分制来评价企业疑点数据,分数越大,异常度越高。不同的行业按照其特殊性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确保分析的结果更趋准确,有利于提升工作质效。 三是自主建立风险工作平台。汕尾市国税局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自主开发了“汕尾国税系统税收风险监控和任务推送平台”,平台功能包括风险数据提取、分析比对和任务生成、审批、推送、反馈、结果查询等功能,平台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全市国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质效。 结合绩效管理,狠抓督导落实 据介绍,第二季度以来,结合绩效管理工作,风控中心采集优化各项考核指标,通过各个应用系统提取数据后,组织人员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同时,通过获取医保定点药店药品销售社保结算数据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前500名纳税人数据,与本系统提取的相关纳税人征管数据进行对碰分析,先后产生了六批异常疑点数据任务,并通过平台推送至各部门应对执行。 任务推送后,风险监控中心按照工作的机制,紧密跟踪基层接受任务后的应对后续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对于工作进度慢、效果不理想的,风险监控中心进行督促,再没改进的,则以书面进行通报,同时将进行考核,务必有任务就必须有效果。据各地反馈的应对结果统计,前三批推送任务增加税款130多万元。后三批目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核查、评估当中。文:南方日报(原标题:汕尾国税构筑风险控制“防火墙”)
已阅,很好,同意。 很好{:6_20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