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信 发表于 2014-12-21 12:11:18

扎根山区铸师魂——记全国优秀教师钟泉钦

本帖最后由 汕尾资讯 于 2014-12-21 12:15 编辑

    1996 年,一纸录取通知书把钟泉钦带出了贫困的家乡——梅州市五华县,十七岁的他来到了中山市师范学校。三年后,一纸分配单却把他送去更僻远更落后的山区——陆丰市陂洋镇陂沟小学。1999年9月,他来到水电不通山路泥泞不堪的山区小学,蜗居在一间狭窄破陋的宿舍。一个月后,拿到了第一个月三百多元的薪水,他哭了……15年过去了,他还在这个僻远的小学,但是“哭”已经是一件很遥远的往事了。山区缓慢地发展,岁月却不能从钟泉钦身上缓慢地走过。青春逐渐褪色,但他依旧精神饱满,像大山一样保持着敦厚淳朴,也像山里的泉水一样欢快潺潺,折射出阳光里七彩的笑容。    他非常普通,普通得使你怎样观察都看不见“全国优秀教师”的影儿。    身正为范    记者来到陂洋镇陂沟村,沿着一条狭窄的村道找到了钟泉钦所在的学校。钟泉钦在校门口高兴地指着学校里两层的教师宿舍楼向记者介绍:“那是我们的宿舍,比我之前住的好太多了。”    这是一栋简单的宿舍楼房,两层共十四间,每一间二十多平方米,配备卫生间。他把宿舍布置得整齐、洁净,显得很明亮宽敞。电脑桌上贴着学校课程表、行事历,并用红笔标上注意事项。钟泉钦再三地表示,有这么个舒适的宿舍很幸福。他介绍自己带好一个班集体的第一招,就是请学生来参观老师的宿舍,教育学生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力所能及安排、规范自己的生活。所以每次他接手了新班级后不久,学生不仅能把教室打扫干净,还自觉地坚持每天轮流到敬爱的钟老师宿舍门外打扫卫生,同时,在家也养成了讲究卫生的习惯。    我们在陂沟小学逛了一圈,果真是钟泉钦的班级教室最为整洁有序。当问及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听话时,学生朱泽付说:“因为钟老师对我们好,而且他一直在盯着我们,所以我要做好。”    校园外小卖部的老板娘对钟泉钦是既敬又恨,因为钟泉钦以自己严谨、健康的生活作风为榜样,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吃零食,经常课间不定期地来到小卖部突击检查。每次他出现在小卖部的视野范围,学生便一哄而散。在节假日里钟泉钦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并帮助搞清洁卫生。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在学生敬畏钟泉钦、被他的以身作则管理得服服帖帖的时候,钟泉钦又故意“偷懒”起来,他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却一直微闭双眼细心地观察学生。在松严有度中,他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学生集体观念很强,一直被评为“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    学高为师    钟泉钦全身心扑在教育工作上,每周担任十二节语文课。如果不是他上课,他也会去教室里巡视一番,然后留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晚上及周末时间他经常去家访。他撰写的论文《完全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浅谈》和《兴趣与语文课教学》还发表在《汕尾教育》上。    成功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更何况是本来就崎岖泥泞的山路,要走出一片安详喜悦的天空,更为艰辛。1999年钟泉钦来到陂沟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年轻青涩,很多同事、家长对他打了个问号,有的认为他并不会教书,有的认定他呆不到一年就会跑路。    但是不久后钟泉钦就以自己丰富的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令乡亲、同事对他刮目相看。在陂沟村有一户人家,家族患有遗传性癫痫症,俗称“羊癫疯”,一家几个孩子都在陂沟小学就读,几次在学校病情发作,幸运的是,钟泉钦有着丰富的急救常识,他及时赶到,抱住病孩,把自己的手塞进了孩子的嘴里,任凭发病的孩子咬伤了他的手掌。事后,细心的他还在班级上为学生讲解这种疾病的知识,消除学生的猜疑,引导学生健康、正确看待突发事件。    钟泉钦为了消除语言隔阂,他融入同事、学生和家长中,学习当地的语言。后来,他虽然学会了本土方言,但是依然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学生交流,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朗诵能力,经常指导学生参加语基比赛、诗歌朗诵等等,学生获镇、县级奖40多人次。学生朱若曼说她现在普通话讲得特别好,全部归功于钟老师。2010年学生林佳美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第九届“宋庆龄基金会提名奖”,她说自己的成绩与钟老师辛勤付出的汗水、倾注的爱分不开的。    安贫乐教    在采访中,记者请钟泉钦介绍先进的教学经验,他很朴素地说:“我没有什么过人的经验,我只是觉得农村的孩子特别缺乏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所以我要加倍用心地关爱他们、教育他们。”    钟泉钦说农村的孩子调皮,但也特别单纯,要把这些孩子教育好,最好的方法就是付出爱心和耐心。走上讲台之时,贫穷的陂沟村泥泞不堪、黑灯瞎火的环境着实把他吓坏了,但是他接触了学生后,倍感幸运——“他们比我困苦多了。”尽管薪水十分微薄,但是他省吃俭用,为贫困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买菜做饭把学生接到简陋的宿舍里吃饭。那一年,班里有个学生陈益春,家住在更为落后的田仔村,不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经常挨饿受冻骑单车近40公里山路往返学校,钟泉钦毅然决定让陈益春住在自己的宿舍,供给他食宿,像自己的亲弟弟一样,把好吃的留给他,为他辅导功课,和他挤在一张小床。这一住,就是两年,两年里,陈益春周末回家偶尔带来一些自家种的蔬菜地瓜,钟泉钦就感动不安,他说:“我有收入,我不困难,我不能吃学生家的东西。”    农村里也有 “大户人家”, 但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庭溺爱更不好教。多数学生家长拿孩子没办法,转而向钟泉钦支招。曾有一名学生钟某豪因为和父母争执以自杀恐吓,家长吓得手足无措找来钟泉钦,钟泉钦抓住了钟某豪天真、冲动的特点,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长期的深入教育工作中,钟泉钦成了陂沟村附近众多学生家庭的名人。他把十五年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山上的树木绿了又黄,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虽然荣誉接踵而来,但是钟泉钦依旧一贫如洗、孑然一身。很多赞赏他的朋友多次许诺高职厚薪说服他放弃山区艰苦清贫的工作,邀请他外出发展,钟泉钦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他总是说:“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大家都对我很好,我感到很幸福。”他指着门外一株柚子树说:“我很喜欢我的宿舍,对着这棵柚子树,家乡梅州五华有很多柚子树,我每个晚上枕着柚香入睡觉得自己很幸福。”钟泉钦笑得跟山里的孩子一样淳朴、爽朗。​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       通讯员   陈建深

博助慈善社-读尊 发表于 2014-12-21 21:26:36

{:5_1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扎根山区铸师魂——记全国优秀教师钟泉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