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行总像一盏灯 ——记《汕尾夜话》主持人、汕尾博助慈善社社长肖元
肖元在主持晚间节目《汕尾夜话》汕尾日报记者 郑冰利 文/图
肖元,原名陶晓元,多年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见多识广,同时又热心公益,大家习惯尊称他为“肖元老师”。他1992年从新疆调到汕尾在汕尾电视台担任总编室主任,一直关注民生,经常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专题和深度报道。退休几年后,他被汕尾电台返聘担纲《汕尾夜话》节目。该栏目开播4年多来,《夜话》已成为与听众互动的热线,拥有众多粉丝,“肖元老师”成了听众心目中的偶像。他同时热衷社会公益事业,于2014年底被正式推选为民间公益组织的“汕尾博助慈善社”社长。
夜话传真情
肖元是哪里人氏?说来还真有点复杂。他父亲是安徽人,原为国民党将领张治中的私人秘书;母亲是四川人,外祖父也是张治中将军部下。他父亲1946年随张治中将军前往新疆处理当时的少数民族事变,后参加新疆和平起义留在新疆工作。母亲随外祖父于1947年到新疆,外祖父也于1949年参加了新疆和平起义。这样的背景让他一家人在“文革”期间吃尽过苦头。他在新疆出生,从小在建设兵团长大。1968年从当地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他先后做了11年文工团话剧团演员,4年中学语文教师。1984年正式进入新疆奎屯市广播电台当播音,几年后成为当地电视台一名新闻记者。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的他十分关注民生、社会,一直奋战在基层第一线,采写了大量深受欢迎的报道。1990年,由他采编的电视专题片《小城怪杰》参加中央电视台评选就获了三等奖。
1992年调到汕尾,肖元一边参加汕尾电视台组建,一边策划创设栏目,带领几个年轻人克服了各种困难,经过一番努力,《周末万象》首个电视新闻栏目正式开播了。由于这个栏目直面社会各行各业,播出之后反响很大,收视率直线上升,受到群众欢迎,足足坚守了300期……
退休几年之后的肖元于2010年10月被汕尾电台返聘,主持该台一档晚间节目《汕尾夜话》。
在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电台还有人收听吗?肖元开始自己也在怀疑。但开播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听众每晚起码有几千人,他与听众互动的QQ,保守数字先后达到8000人。听众遍布全市各地,甚至路过的货车司机都有听他的节目。而当节目上网后,全国各地都能收听了,网络实时统计一个晚上竟然有4万多听众。肖元发现,他的听众除了学生外,大多数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打工仔,还有的士司机、家庭主妇等。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他们多数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低,从事着又苦又累的工作,他们的烦恼也最多,他们需要倾诉,需要排解压力,而《夜话》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节目采用电话和QQ的方式与听众互动直播,听众们通过这条热线,有的诉说家庭或感情的纠纷,有的吐槽工作和学习压力大,还有失恋痛苦的,同事或上下级间产生矛盾的,等等。肖元利用自己几十年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解答听众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说,听众说的,一般带有“消极”色彩的话题比较多,面对这么多的“怨气”,他会先给他们一个宣泄一下的空间,然后再用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来引导他们。肖元喜欢用真情实意去跟他们真诚对话,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因为那份难能可贵的耐心和坦诚,使许多听众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不少留言说:肖老师,我们每天都准时收听您的节目,已经成为习惯啦!要是那天没收听,倒觉得生活欠缺了一点什么,谢谢您在这漆黑的夜里带给我们明亮的声音!
一位名叫小红(化名)的听众,因为与男朋友分手了,情绪一直很低落,打热线电话与“肖元老师”聊天解闷,肖元不仅在节目中开导她,还在微信里互动。也许是年轻吧,小红的情绪反复无常,心情不好或想不开时,一拨电话就打给肖元老师,有时遇到他正在忙碌,让他有点“疲”于应付。肖元的耐心开导,让小红深受感动,开始变得开朗了。来自广西百色的小岑在梅陇镇一家首饰厂打工,他也是肖元的忠实听众。小岑说,一个人在异乡打工,有时候感觉到特别的孤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听了肖元老师主持的夜话节目之后就很快跟肖元老师热线互动倾谈。去年春节过后,小岑终于见到了心目中的肖元老师,并成为好朋友。现在通过肖老师的介绍,小岑不仅加入了慈善社,还结识了很多朋友,逐步走出了原来封闭内向的世界,开始觉得人生很有意义。还有一位海丰的盲人小明更感人,他竟然自己先坐车到汕尾,然后才打电话说要“看望”肖元老师一面,连着几年春节,他都赶来汕尾看望肖元老师,一见面就握着肖元老师的手不放,不停地感谢他的节目,感谢他的声音带给他的一种开悟和力量,让他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去年9月,有一位听众在朋友圈提议大家要跟平时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肖元老师聚一聚,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结果在一个周六的日子里,来自全市各地的30多位超级粉丝终于见到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肖元老师,大家如老朋友般的畅所欲言,愉快交流,场面十分温馨而感人!而这样的聚会已经是“汕尾夜话”开播以来第四次了。
爱心凝众力
2013年春节之后,有听众说在汕尾渔村有个80多岁的老婆婆生活很困难,希望肖元老师跟他们一起去看望。在一个周日上午,他跟七八个年轻人一起来到阿婆的住处。听带路的林芬说,原来老人家的情况更差,住的是以前的船寮,破旧不堪,摇摇欲坠。林芬了解情况后便告知一样热心公益的蓝健丽女士,于是蓝健丽发动大家捐款,筹得了一万多元,为阿婆修建了眼前这间小屋。就在这一次,林芬提出让肖元老师来牵个头,共同组建注册一个慈善团体,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肖元爽快地答应了。在他和蓝健丽、林芬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汕尾博助慈善社顺利注册成立了,他被推选为临时社长。
肖元说,他过去除了每天晚上去电台主持节目外,白天在家可以看书、上网、练书法,或出去和朋友聊聊天等,现在不行了,慈善社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牵头做好,例如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要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要深入乡镇去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根据情况决定给予救助,还要及时公布收支情况,做到财务公开公正透明等。肖元明白,要做好这些事,一定要依靠大家的智慧,要团结一帮人才。每个人都有缺点,但肖元习惯于用包容的胸襟把各方有爱心的人士吸引进来。一年多来,汕尾博助慈善社会员增加到四百多人,同时得到了政府部门、机关团体和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先后救助了六十多户贫困家庭,举办了三次大型活动,为两百五十多户贫困家庭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
慈善社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2014年12月28日上午,慈善社召开了成立以来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有100多人从各地赶来参加会议。一位在广州做生意的会员当天早上专程坐火车赶到汕尾参加会议,同时买了12点的返程票,会议结束又急着返回广州,让大家深为感动。
作为一个外地人,肖元早已把异乡当故乡,他热爱汕尾,为她的文明进步继续发光发热。他的声与行如一盏灯,温暖和感动着许多人的心!有一个信息是:汕尾华附的董事长钟友锡先生,以前推掉了汕尾很多协会的聘请,但却接受了汕尾博助慈善社的邀请担任名誉社长。他曾经对肖元说,您作为一个外地人,没有抱怨更不消极,而是扎根汕尾,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热心带头做好事,我没有理由拒绝您!
肖元有一个心声:我们都生活在海陆丰这块土地上,有责任为家乡所有父老乡亲的幸福付出我们的努力。虽然汕尾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尽力尽责,相信汕尾的明天会更美好!
但愿他的心声响彻汕尾大地!(来源:汕尾日报) 是的是的,我就是肖老师的粉丝。我不能说一期我都有听,有时间就一定收听!他更像是亲人指引着你!《听众感恩怀德留言》 《汕尾夜话》
肖社长!赞! 他曾经对肖元说,您作为一个外地人,没有抱怨更不消极,而是扎根汕尾,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热心带头做好事,我没有理由拒绝您!{:5_142:}{:5_142:} 李斌 发表于 2015-1-17 13:04
是的是的,我就是肖老师的粉丝。我不能说一期我都有听,有时间就一定收听!他更像是亲人指引着你!《听众感 ...
每一期 {:5_142:}{:5_142:}{:4_120:} {:4_1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