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资讯 发表于 2015-4-2 10:48:25

海丰:红土地盛开“双拥花”

  日前,海丰县双拥办以书面调查及网络调查的形式,开展优抚安置对象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满意度、驻军部队官兵对拥军优属满意度、社会公众对当地军政民关系和拥政爱民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五纳五到”保驾“双拥花”
  海丰县是全国十三块红色政权之首块,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全国农民运动发源地,被国内外称之为“红都”,双拥工作具有根深蒂固的优良传统。
  一直以来,海丰县党政军领导把双拥工作 “五纳入”: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部队国防现代建设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军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内容、纳入全民教育管理。每年军地双拥计划、活动、议军会议、领导述职、工作总结程序规范,书记、县长挂帅,全民参与“创模”活动,双拥氛围浓烈。双拥工作 “五到位”:每年投入双拥工作的经费足额到位,年支出超千万元;双拥工作常态管理到位,机构、编制、人员、办公经费、军地合署办公各项内容规范化;优抚安置工作到位,各项政策落实,抚恤、补助“双定”拨款比全省补助标准增加12%,城乡安置一体化改革得到有效推行;双拥工作制度健全到位,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上下联动共创共建局面,党政军互访、沟通机制健全;褒扬工作到位,形成全民“爱心献功臣”和全县深入持久开展革命烈士褒扬的氛围。海丰县双拥工作已成为全省、全市排头兵、示范县。
  斥资千万用于部队建设
  开展“双拥”工作以来,海丰党政以一系列扎实举措开展拥军工作:以最优惠的政策,为省军区理妥近13万平方米的防空兵训练基地,建设6000平方米军训楼;为广州军区野战部队无偿提供的海训、空演场地超100万平方米。该县近3年来投入部队军事、科技工程硬软件建设资金超千万元。每年投入“八一”、春节、海训和重大军事斗争纪念日活动以及革命传统褒扬活动的资金近千万元。投入军供保障设施和新建设的海丰革命斗争纪念馆、海丰莲花红军烈士陵园的资金超千万元。投入烈士陵园、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等30多个教育基地建设的资金超千万元。在车站、码头、医院、公园、光荣院等公共场所设置优先服务伤残退役军人、革命烈属、现役军人的标志。建立健全各级社会拥军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拥军优属活动,涌现了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劳模朱炯城、“中国好人”拥军模范陈介仁,数十年如一日的拥军模范马娘群等一大批拥军优属先进个人以及县民政局、后门、大湖、小漠、新园社区等一大批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军爱民彰显子弟兵本色
  在海丰,部队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拥政爱民不仅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形成了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列入部队工作制度、把每年为地方办好事实事列入部队先进性教育的工作制度、把抗灾抢险作为重任列入部队应急制度等六大拥政爱民的制度。
  ——2014年5月19日,海丰赤坑大化截山洪渠道决堤,国防公路被冲浸,海丰县党政军民联手筑堤抢险,驻训官兵和预备役民兵更是冲锋在前,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打桩、加固、修筑堤坝,险情排除。
  ——2013年9月24日凌晨4时多,海丰大湖北堤出险,县武装部长郑秋汉接令后,率160多名应急分队员驰援,官兵冒着倾盆大雨,在没过膝盖洪水中肩扛手抬沙袋固堤,连续奋战近4小时,排除了险情,千名群众也被安排到临时安置点。
  为立功官兵家属庆功表心意
  敢为人先的海丰在双拥工作中也是“新招”叠出,为人称道。其举办的全国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和经济建设论坛,邀请中央领导和全国十三块革命老区省市县领导前来交流参加活动,形成浓烈的双拥氛围;开展军民共创计划生育工作,其共建范围不断扩大;为立功官兵家属举行庆功大会并送喜报的创新工作,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中作了报道。(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洪笳荣 通讯员余作明洪小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丰:红土地盛开“双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