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顽疾让城市形象“很受伤”——市区环境卫生乱象扫描
“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路边垃圾堆随处可见、整治过后又见反复”成为汕尾市区环境卫生的真实写照。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发现,生活垃圾乱扔乱放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汕尾城市形象,垃圾顽疾亟待整改。城南路保洁难度最大“最难保洁的当属城南路,垃圾怎么扫都扫不完,每天24小时工作都不够。街头的垃圾刚扫完,转回已打扫干净的街尾,垃圾又随处可见。”多名环卫工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摇头。8月12日清晨,在市区城南路,一对青年男女边骑车边吃早餐,并随手将装包子的塑料袋扔在地上。不远处,早点流动摊档围绕城南路小圆盘营业,香喷喷的包子、油光光的煎饼……记者观察,有市民吃完早点,随手将手里的纸盒、塑料袋等扔在地上,使每个摊位的地面上废塑料袋、早餐盒杂乱堆砌。9点后,档主将其扫至路边或倾倒至树池、电线杆附近,原本打扫干净的道路变得“雀斑”点点。走进城南路中段,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电动车、穿梭或停靠在马路的小车、自行车。据周边居民反映,偶尔有店员清理门前垃圾,但却是将垃圾直接扫向大街。如果错过小区或街道的“摇铃”收垃圾时间,居民就在买菜或外出时捎上垃圾,然后直接扔在路边。城南路南段末,一家摩托车修理店直接在店门口清洗旧摩托车,且在离店门口不远处的路面低洼处上形成了一趟污水。此外,这里乱扔乱放垃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树池成为垃圾投放点汕尾市区乱扔垃圾的“破窗效应”现象极其严重,只要某处有垃圾堆积,无论多与少,随后此处即渐渐地成为垃圾投放点。“环境早就脏了,我扔的这点儿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这么做的”,不少人这样辩解道。城南路坎下城门前垃圾成堆,小广场的大树下堆积了不少饮料盒、塑料饭盒。行走在市区城南路、公园路、友谊路,道路两边偶有村民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等固体生活垃圾,一些市民则把自家的垃圾放置在马路旁的树池中。香洲路、公园路、工业大道尚未种植树木的树池、电线杆、移动通信设备,已沦为垃圾投放点。附近居民和路人苦不堪言。市区红海大道一块刻着“新楼乡路口”的牌匾下,污水和树枝残叶堆积。附近的小卖部老板说,有市民向相关部门反映过,相关执法人员前来劝阻,并蹲点整治,但没隔几日,村民又把垃圾扔到此处。在城南路临近菜市场的某部门门前电线杆旁,堆积了不少装苹果的袋子。零丁的垃圾桶形同虚设市区内设置的垃圾桶、果皮箱少得可怜。记者走访发现,放置于市区海滨大道的垃圾桶不翼而飞,奎山公园内有的垃圾桶只剩下几颗螺丝钉,而仅剩的垃圾桶也被忽视,垃圾桶里垃圾不多,而垃圾桶附近却有许多垃圾。位于市区和顺村庙宇一旁角落的垃圾堆,显得特别突兀。废弃席子、饭盒、塑料袋和残羹剩饭等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恶臭难闻,而旁边一处倒下的垃圾桶被当作垃圾扔在这里。红海大道上总共摆放了两个垃圾桶;和顺村公交站牌附近的垃圾桶较新,其斜对面的垃圾桶则已残破不堪,摆放着的垃圾桶里仅有两袋垃圾,不少市民还是习惯将果皮纸屑扔在地上,在烈日的暴晒下地上的污水发出阵阵恶臭,旁人路过无不掩鼻。“绿化家园、美化市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香洲社区文明公约”宣传牌匾格外刺眼,但成片的生活垃圾围绕其中,臭气熏天,苍蝇横飞。采访中,我们正巧遇上一名年轻女子骑着摩托车开到垃圾堆附近,随手将一袋垃圾抛下,结果袋子落地破掉,垃圾洒了一地,而她却风驰而去,垃圾袋里污水顺势流出。记者在和顺村第七片区蹲了许久,发现很少有人会停车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有的会靠近一点扔垃圾,有的甚至在几米远的地方就直接抛扔,导致很多垃圾飞散在地上。环卫工人已来回打扫三次,垃圾似乎并无减少,仅靠人力的手推车,一来一回耗费很多时间。在市区大马路路口,一名环卫工人把垃圾车停靠在投放点准备歇息,此时,迎面走来一位拎着垃圾袋的青年人,把垃圾随手扔到地上,头也不回就走了,对垃圾车和环卫工人视而不见。而在友谊路,多数市民把垃圾袋直接放在门前让环卫工人挨家挨户收走。走访市区各条道路、卫生死角,垃圾乱丢乱放的现象触目惊心……对于市区环境卫生的各种乱象,市民以及主管部门有何说法,请关注后续报道。市区和顺村第七片区菜市场附近一处居民垃圾堆放点市区坎下城小广场附近一干道被随意乱扔垃圾(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吴广廉 实习记者 邓良琼 郭垠成 文/图)汕尾市民的素质确实差。。。。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