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春满园——2015年我市文化建设综述
去年,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绩。尤其是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活动、文学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成绩可圈可点。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快“十二五”文化建设的扫尾工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广新部门高度重视,紧追猛赶,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至去年底,全市已建设“三馆”13个、文化站57个、文化室870个,基本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全市现有农村文体协管员719人。市级数字图书馆落实了配套资金,目前正在进行软件招投标工作,力争今年上半年建成。 我市积极推进中国(汕尾)民间文化艺术馆重点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可研修编、勘察设计招标和方案设计,完成了规划报建工作,申领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基本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并已争取到省政府支持资金500万元。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我市坚持节俭和免费惠民原则,去年继续着力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周、新年音乐会、春节文化系列活动、“一县一品”等6大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去年,我市举办了“筑梦家园——汕尾市第四届文化惠民活动周”。期间,分别举办了“春苗沐雨——亲子共读、点燃梦想”主题活动、“艺苑撷英——广东省优秀舞台作品巡演”、“梨园飘香——汕尾市稀有剧种优秀剧目折子戏和皮影戏展演”、“共筑中国梦、同唱幸福歌——深莞惠汕河文化志愿流动大舞台巡回展演”等6场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不但彰显地域文化特点,而且突出禁毒和“创文”两大重点。此次活动的演出门票均免费向市民发放,惠及群众近万人。 去年春节期间,我市举办了以“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推出了“民乐奏华章——2015年新年音乐会”、“汕尾市2015年广场麒麟舞展演”、“民乐升平贺新春——赛梨春民乐团演奏会”、“和谐大家园——汕尾市2015年军民元宵歌舞晚会”、“幸福汕尾歌飞扬——汕尾市2015年新春歌咏会”、“红海彩虹——汕尾市2015年广场排舞展演”等系列活动。演出队伍以我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主。市及各县(市、区)还积极开展送文化知识、送戏曲演出、送电影、送春联、送文艺辅导等项目到工厂、社区进行春节慰问活动,组织开展民俗巡游、联欢晚会、曲艺坐唱、书画棋艺比赛、广场舞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广的民间活动。据统计,去年春节期间,我市举办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共500场,其中较大型文化活动有150多场次,上万人次参与演出,观众近30万人次。 在“一县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作中,我市评出陆丰市“百姓周周乐舞台”和城区“汕尾渔歌节”为首批汕尾市特色文化品牌。各地通过创建活动,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实惠。 此外,市文化馆承办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汕尾市禁毒宣传文艺晚会”、“2015中国·汕尾海洋文化旅游节之开渔节启动仪式”活动、 2015中国·汕尾海洋文化旅游节之渔歌节、2015年汕尾市文化志愿服务进社区暨“大手拉小手”文化志愿服务进乡村10场活动、“2015年第二届广东省民间潮乐大赛汕尾市复赛”。12月中旬,市文化馆与佛山市文化馆联合举办4场送戏下乡活动。其中,我市“牵手你我·爱在身边”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文学艺术创作繁荣 去年,我市精心选送了5个节目参加广东省第八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其中市文化馆组织创作、编排的白字小戏《阿妈的歌谣》和渔歌表演唱《孤儿再生记》两个节目进入决赛并获得铜奖。 我市选拔出三个队伍参加2015年第二届广东省民间潮乐大赛,获得一银二铜的好成绩。宣传动员群众创作2015年群众文艺作品,并择优推荐笛子独奏《渔韵畅想曲》、渔歌表演唱《心中的歌》、白字小戏《一张银行卡》等作品参加省2015年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组织推荐作品参加第三届广东省戏剧文学奖·剧本奖暨理论评论奖评选工作。推荐作品参加深圳市文博会艺术节。我市还积极挖掘、向省推荐11台符合广东省百台地方戏发展扶持条件的剧目,获得不同等次的扶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还与省调研组赴海丰县等地开展戏剧曲艺调研,撰写《关于我市保护和发展地方戏曲情况的汇报》、《汕尾市民营艺术剧团情况报告》等调研报告,并召开地方戏曲调研座谈会,组织开展“越戏越精彩——粤剧与全省地方戏曲剧种交流演出暨学术研讨会”。 文化遗产保护扎实开展 去年,我市扎实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做好文物数据录入和审核上报工作,至11月底,已全面完成登录工作。继续督促落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重点对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方饭亭、时雍楼的“四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协助红宫红场进行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改造申报评审、修改完善等工作。还充分发挥博物馆展示教育作用。去年,海丰县博物馆被评估为合格等次。中央下达海丰、陆丰两个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66万元。我市还积极扶持民办博物馆,协助我市唯一的民办博物馆——海丰仁荣博物馆申报省级专项资金60万元。 去年,我市非遗项目“罗洞木偶”、“拂秋千”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使我市省级项目增至2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白字戏、甲子英歌、汕尾渔歌4个项目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目前,我市有省级传承基地7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我市加强非遗保护宣传,举办了“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汕尾市2015年文化遗产日优秀非遗项目展示”,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陆丰皮影戏传统剧目到各县(市、区)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展演。同时还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我市白字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锦程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非遗优秀传承人,并按时完成31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信息收集录入工作。完成了“潮汕文化(海丰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潮汕文化(陆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和组织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对外文化交流活跃 去年,我市召开了粤港澳马思聪小提琴邀请赛研讨会,研讨把“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扩大到港澳地区,提升汕尾文化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组织广东小提琴学会李自立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赴港澳开展调研,探索举办“粤港澳马思聪小提琴邀请赛”的可行性。 去年,市文广新局精心筹备,积极发动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展深圳文博会,共组织我市9家企事业单位和2位省级非遗传承人的11项产品(作品)和招商推介项目郑祖禧(郑成功胞妹)纪念馆等2个文化旅游项目参展,还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在内的9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的图片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滚地金龙等2项艺术项目获准在展厅现场表演,有效展示了我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在本次文博会上,市文广新局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碣石麦杆画省级非遗传承人赵伯扶创作的麦杆画《双龙戏珠》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我市民间艺术项目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我市的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参加省文化厅、羊城晚报社主办的“2015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汇演”;我市省级非遗项目甲子贝雕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2015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舞”参加2015广东省(东莞 清溪)首届麒麟文化节,获得传统舞蹈表演金奖、麒麟头制作获技艺金奖;省级非遗项目“捷胜泥塑”参加“首届广东省泥人节”,作品“海陆丰珍稀戏剧脸谱”、“观音”、“龙腾”在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艺术馆展出;“汕尾渔歌”、“钱鼓舞”两个非遗项目参加在佛山禅城祖庙举行的“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我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陆丰皮影戏”、“碣石麦杆画”、“金属雕”、“城区捷胜泥塑”、“海陆丰戏剧脸谱”、“麒麟头制作技艺”参加第六届粤东四市非遗精品展;我市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三英战吕布》、白字戏《龙宫奇缘》、西秦戏《留取丹青照汗青》选段参加“2015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2015佛山秋色欢乐节”巡游活动,展现出我市地方戏剧独特魅力。(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贺 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