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仔桥附近河段,有村民在河畔建起了养殖场,不仅污染水质,还影响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丽江大桥附近也有大量建筑垃圾侵占河道
5月18日,汕尾市海丰县遭受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全县水位暴涨,海城、附城、城东、梅陇等镇区出现严重内涝,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系统受损,上千居民被积水围困。仅18日一天,暴雨就造成海丰县96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羊城晚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除了高强度集中降雨等天灾因素外,当地群众认为,担负汛期主要排洪任务、关系数十万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丽江河道遭人为侵占、堵塞和污染,是造成此次海丰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之一。
罕见暴雨来袭 海丰变“海城”
进入汛期以来,粤东地区的降雨量开始增多,特别是汕尾市的海丰县,更是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据气象部门通报,从5月16日至5月19日,海丰县全县已录得总降雨量达1429毫米,而仅仅在5月18日当天,海城、附城、城东三镇在5个多小时内,降雨量达到了575毫米。
暴雨肆虐致海丰县境内的河湖水位暴涨,多地出现严重内涝,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系统受损,上千居民一度被积水围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日晚,该县受浸农田面积超过5.88万亩、水产养殖1200多亩,房屋、商铺、门店和铁皮屋受浸14570户,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81亿元。
记者5月18日当天在海丰县采访时看到,受强降雨云系影响,短短三四个小时,部分街区的积水就深达成人腰部,而一些停靠在路边的轿车更是纷纷被大水围困熄火。当地一些网友通过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上调侃:海城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城”了。
5月19日,海丰赤坑镇遭受暴雨袭击,大化、下围两个村庄受浸严重,4000人受困,幸无人员伤亡,大化村拦截山洪的堤围被洪水冲毁塌方近百米。
面对灾情,海丰县的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深入到辖区内的水利工程和镇(场),组织、调度和指导防汛抢险和群众转移工作。通过连续几天的抢险救灾,海丰全县共转移群众3880人,已投入抗灾救灾资金100多万元。
排洪河道被占 影响城区排涝
暴雨暂歇,看着积水退后留在马路边的层层淤泥,土生土长的海丰县人程锐(化名)告诉记者,暴雨致海丰严重内涝,除了看不见的下水道被堵塞致排水“不给力”外,地上明渠因人为破坏侵占而行洪不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程锐所说的明渠指的是位于海丰县城东边的丽江河。
记者从海丰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丽江河是龙津河流向大海必经的出水口,也是海丰县城东部片区主要的排洪排涝渠道。因而,在汛期来临时,丽江河道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海丰数十万民众的生活与生产安全。
今年4月,海丰县附城镇新北、新东、新山和池口等几个村的群众投诉称,丽江河附城镇河段多处遭人为破坏、侵占、堵塞,严重影响河道的排洪能力。
据当地村民介绍,丽江河被侵占最严重的河段位于附城镇新北村的鹿境大桥(俗称渡仔桥)和荣港村一带。在大桥西北侧的河堤边上,堆满了不知从哪里运载而来的泥土、沙石等大量建筑垃圾,这些泥沙一直从河堤延伸到了河道中,占了数十米宽的河道,使宽阔的河面变成一条狭长的水沟。
而在大桥的另一侧,靠近桥墩的河道中建起了一座小型的养猪场,养猪场及周边丛生的杂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大桥的桥孔,影响了河水的畅通。
此外,该养猪场还将其产生的废水、粪便等直接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发黑发臭,致使大量水生植物在河面上繁殖,影响了河水的行洪能力。
当地村民蔡伯告诉记者,“丽江月色”曾经是海丰八景之一,可如今丽江河却惨遭破坏侵占,甚至因堵塞严重影响了它的排洪能力,他感觉“很痛心”。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王漫琪 通讯员 小学
相关帖子:
丽江河道遭人为破坏侵占 ,半个海丰县城排洪形势堪忧!!
http://www.swsm.net/thread-31004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