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笔者从城区科技文体局获悉,今年省文化厅公布并通知,全省各地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有54家单位,城区汕尾渔歌传承基地名列其中。 据了解,城区汕尾渔歌传承基地是传承、学习、保护、发展汕尾渔歌的主要载体平台,成立于2013年2月3日。汕尾渔歌产生于宋、元时期,是汕尾瓯船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歌曲,具有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歌词音韵和谐,简朴通俗,节奏和缓,旋律优美细腻,充满大海生活的韵味,是城区的一份宝贵文化优秀遗产,为汕尾广大人民所群众所热爱,也是中国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14年,汕尾渔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基地成立近3年来,在“挖掘、保护、创新、发展”上面下足了功夫,主要致力于加强渔歌后备人才的培养,组织汕尾渔歌文艺演出和其他公益性文化活动;认真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汕尾渔歌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组织开展对汕尾渔歌的普查工作,对汕尾渔歌的历史沿革,以及曲调、歌词、价值等系统调研,并把调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并编辑出版《汕尾渔歌》、《南海渔唱——汕尾渔歌》等专集;组织渔歌传承基地表演队参加全国、省、市民间歌会比赛赛,屡获佳绩;组织专家创作大型渔歌剧《默娘》,在全市各界群众中引起广泛反响,推动了汕尾渔歌的传承创新发展。(来源:汕尾日报 通讯员陈辚 李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