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3772|回复: 1

[海丰] 海丰有望再现“龙津渔唱”“引水入津”工程完成引水环节,秒流量达7立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7 1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丰民众魂牵梦绕的“龙津渔唱”景观有望重现。6月13日,青年水库蓄水通过第六副坝涵闸,一路欢歌,直奔龙津河,最高秒流量达到7立方。有群众称,这样的场景已有数十年没有看到了,“龙津渔唱”有望再现。
  记者在青年水库龙津河穿坝水闸看到,清澈的青年水库水穿过直径1.2米的管道,喷涌而出,经过80多米新开掘的引水渠后汇入龙津河上游。而从青年水库副坝至青年公园拦河坝全长4.4公里的河道已经清淤疏堵,河水清洁,一些河床宽度目测达到40米,几近原貌。该县水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河道宽度将不少于38米,并拟对一些河段适度拓宽。
  发源于莲花山银瓶山的龙津河是海丰县城人民心眼中的母亲河。为此,她的健康状况一直牵动着海丰人民的心。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青年水库的建设,把龙津河上游36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汇集到青年水库,使龙津河水量大减。多年来,源头及沿途的部分河床受个别种养户侵占,河道变窄甚至堵塞。另外,随着海丰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水里,导致龙津河水质污染,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近两年来,海丰在基本完成龙津河穿城段治污工程的基础上,原计划从竹仔坑水库调水对龙津河冲污,但经反复论证试行,该法因存在水量不足、成本偏高、日常管理难度大等不利因素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于是,海丰县从保护生态所应遵循的“自然”、“复原”等角度出发,通过进一步调研、论证、多方征求意见,以达致“龙津渔唱”为目标,上游引水、中游治污、下游纳咸分“三步走”的龙津河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构想逐步形成。在基本完成中游穿城段治污工程,继续截污清淤,完善配套,提升治污水平的同时,上游引水、下游“咸淡分离”同步启动规划、设计、评审等相关工作。
  近几个月来,该县着手实施上游“引水入津”工程,组织水务、国土、公安等相关部门和海城镇多次深入龙津河源头及沿途现场调研并召开协调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投入50万元,对青年水库副坝至青年公园拦河坝、全长4.4公里的河道进行恢复河床、清淤疏堵,新建穿坝涵闸和引水渠道,使对“引水入津”工程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引水”环节得以顺利完成。
  该县将继续实施上游“引水入津”配套建设和启动下游“咸淡分离”工程。目前,“咸淡分离”工程已初步完成了可研报告。
  据介绍,“引水入津”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在主河道位于碧桂园北侧设一拦河闸坝枢纽,坝顶高程为14米,宽40米。考虑景观要求右侧设上卧式水闸,水闸宽为6米,河道水深平均控制在2米左右,宽度控制在38米以上。
  而下游“咸淡分离”工程则为利用潮汐作用,引西闸长沙湾海水进入龙津河,以吐故纳新。
  据该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上、中、下游“三步走”整治工程完成后,还将规划建设两岸景观和龙津河亲水平台,供市民、游客休闲、观赏和亲水、戏水,届时的龙津河会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景观和休闲长廊。
  我市一环保人士对此发表评论称,通过上述作为,海丰古八景的“龙津渔唱”再现将成为可能。但民众亦应珍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坚决摒弃置身度外的“看客”心理,克服“一边把龙津河水源头堵塞破坏,一边却骂龙津河已成死水;一边偷偷排污,一边却叹龙津河水臭;一边往河里扔垃圾,一边却骂龙津河水脏”等怪象,倡导“龙津渔唱、你我共谱”,以“同饮龙津水,共护母亲河”的美好情怀,让爱护生态环境、呵护母亲河成为海城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余作明)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海丰封停无证幼儿园139所
[汕尾资讯] 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干部协助交通民警维持
[汕尾资讯] 海丰公安开展社会治安整治统一清查
[汕尾资讯] 海丰签订首饰产业环保聚集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汕尾资讯] 海丰深入整治占道经营
[汕尾资讯] 海丰印制十万份消防宣传单 推动火灾隐患整治

发表于 2015-6-18 10: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在龙津河旁边的垃圾站,垃圾也飘到河里,一下雨垃圾水也直排河里,这个都没解决,怎么龙津渔唱?那水上飘着多少死鱼?拭目以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