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13-12-23 08:04:54

汕尾:何日重拾往昔繁华

http://epaper.oeeee.com/H/res/1/2792/2013-12/23/SC23/res01_attpic_brief.jpg厦深铁路高架桥从长沙湾跨海而过,成为继深汕高速后又一跨过长沙湾海口的桥梁。远处是海中一座岛屿。http://epaper.oeeee.com/H/res/1/2792/2013-12/23/SC23/res04_attpic_brief.jpg深夜,汕尾一个小村落准备上演本地白字戏,演员正在化妆。http://epaper.oeeee.com/H/res/1/2792/2013-12/23/SC23/res07_attpic_brief.jpg我们采访时汕尾站站台已完工,车站大厅还在建设。
    鲘门站汕尾站陆丰站

    面积虽有两个半深圳大,汕尾人口只有300多万。她位于深圳、汕头两大特区间,左右皆是发达的经济区,自身却陷入“洼地”。汕尾市自1988年成立后,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G D P几乎年年垫底,直到2008年才甩掉末位排名。此前,汕尾是广东21个地级市里唯一没有铁路的城市。厦深铁路汕尾段长112公里,由东至西贯穿汕尾,鲘门、汕尾、陆丰三站设立,给汕尾人带来太多的憧憬。

    机器轰鸣震撼着小小的鲘门镇。厦深铁路鲘门站位于一个小土丘上。从这里南望,远处是车流密集的深汕高速,近处是冷清的G 324国道。气势磅礴的厦深铁路与它们平行而过。三条大道代表三个时代。曾经的辉煌已远去,现实的失落让人纠结。汕尾,这个曾经的“小香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处广东后列的沿海城市,全省唯一没通铁路的地级市,能在厦深铁路的震撼下苏醒吗?

    曾经辉煌的“小香港”白字戏的演化,反映了汕尾杂糅百家的文化特色。得益于特殊的区位和优良的港口,汕尾曾是商贾云集之地,有“小香港”之称。如今旧日辉煌已不再。

    11月20日晚,夜凉如水,天上偶尔飘下几丝细雨。我们驱车从汕尾城区出发,探访一场正在上演的白字戏。夜未深,路上却冷清得很。两旁是黑黝黝的田地。到达目的地时,大约1小时过去了。规格不一的平房躺在夜色中,大大的戏台面向国王庙、天后宫而筑。台上戏子浓妆艳抹,青衣水袖,咿咿呀呀的唱腔酥软在凉夜里———这不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更像数百年来风韵犹存的小乡村。

    历史悠久的白字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据说是元末明初(或更早)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海陆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种。因其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又俗称“啊咿嗳”。

    白字戏的演化,恰好反映汕尾杂糅百家的文化特色。这个地级市西临惠州,东接潮汕地区,北部是兴梅山区。但她既不属于潮汕平原,也不属于珠三角平原。“从文化来看,海陆丰自古就是一个整体,它与周边其它市县均有较大差异。海陆丰文化中,福佬文化占主流,客家文化为主要支流,然后又杂有潮汕文化、广府文化、渔民文化等。”祖籍汕尾的著名网络评论员幽壹说。

    得益于特殊的区位和优良港口,汕尾曾是商贾云集之地。清康熙年间,汕尾港形成,很快成为粤东著名的渔港、商港和商贸中心。清末民初,这里的外圩商人已达百余家。上世纪20年代,汕尾已有1万多人口,其财政收入占了海丰全县的三分之二,有“小香港”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汕尾渔场成为全国四大渔场之一。

    可惜旧日辉煌不再。汕尾市自1988年成立后,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G D P几乎年年垫底,直到2008年才甩掉末位排名。

    当我们从深汕高速长沙湾收费站下高速,展现在面前的是平坦而人车稀少的通航路。汕尾市中心最主要的汕尾大道,同样没有熙攘的车流和人群,路旁没有巍峨耸立的高楼大厦,许多店面显得冷清。与一般城市党委政府的气派办公楼相比,汕尾市委市政府所在的两栋楼房又旧又矮。它们没有正向通衢大道傲然挺立的威风,而是侧立于与汕尾大道成45度角的一条百米水泥路的尽头。
    天然的优势与制约当地很多人认为,历史上海陆丰地区未得到足够重视,在交通规划建设上几乎完全被边缘化。民间戏称这里“有沿海没码头,毗邻特区却没有高铁”。
    近些年,汕尾几乎成为广东不发达城市的典型。她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1927年,彭湃在这里建立起全国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它是广东唯一一个沿海但不发达的地级市,位于深、汕两大特区间,左右皆是发达经济区,自身却陷入“洼地”。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连接珠三角与潮汕平原的唯一“桥梁”,在厦深铁路前,汕尾是广东21个地级市里唯一没有一寸铁路的城市。
    汕尾处于潮汕平原东侧、莲花山脉腹地,山地较多。上世纪70年代,从深圳到汕尾要翻越几座大山,走崖边盘山公路,要一天才能到达。324国道开通后,一度成为汕尾交通外界的唯一通途,但在一些人记忆中,这也是一条臭名昭著的路。这里的“车匪路霸”,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让过往司机闻风色变。
    1996年,深汕高速开通,汕尾终于有了一条过境高速路。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交通大动脉。特别是春节、清明等节日来临时,大量潮汕人驱车回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不敷使用,动辄在路上堵十几个小时司空见惯。
    鲘门是深汕高速间的中点站,常年不竭的客流在这里停驻,形成当地独特的经济生态。站在鲘门临近高速路口的大街,可以看到两侧一字排开都是十多米高的招牌,饭店酒肆林立。鲘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餐饮旅游是当地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种“过境经济”,对一村一镇的发展极为紧要,但对一个地级市的宏观影响却有限。在很多人看来,汕尾这些年发展迟缓的主因就是交通制约,而这绝不是一条高速路就能解决的。“很多人说汕尾市能出不能进,因为交通太不方便,没有一个循环路。”汕尾市肖氏家族宗亲会会长肖世发感叹。
    有人认为,历史上海陆丰地区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在交通规划建设上,几乎完全被边缘化。比如1995年开通的广梅汕铁路。从地理位置看,从广州出发经东莞、惠州走东南沿海地区,从汕尾地区经过,最终抵达汕头是最便捷的选择。奇怪的是,广梅汕铁路走了北线,从惠州北上河源、梅州,然后绕一个大弯折回到揭阳、潮州、汕头,作为珠三角与潮汕地区必经之地的汕尾生生被绕开。没有铁路牵引东西,没有纵深的交通线衔接南北,汕尾纵然坐拥丰富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良好港口和美丽海岸,却一直“玉在匣中”。民间戏称汕尾“有沿海没码头,毗邻特区却没有高铁”。
    “翻身仗”的第一枪厦深铁路由东至西贯穿汕尾,鲘门、汕尾、陆丰三站的设立,给汕尾人带来太多憧憬。很显然,汕尾希望借助这条铁路打响“翻身仗”的第一枪。
    “厦深铁路的建设,改写了汕尾无铁的历史,使300多万海陆丰老区人 民 圆 了 翘 首 盼 望 已 久 的 火 车梦……对汕尾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发动机’和‘助推器’的作用。”汕尾市铁路办说得很真诚。
    在汕尾市发改局局长王晓东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一张汕尾红海湾新区发展概念图。一直以来,汕尾城区面积小,经济实力弱,没有产业支撑,甚至在海陆丰人民心中的认受性也不高。规划中的新区将鲘门、汕尾两个铁路站点囊括在内,希望凭借铁路带动,扩大汕尾城区面积,打造东西两翼齐飞的局势。
    据说,厦深铁路汕尾站最初设计为7000多平米。汕尾认为扩大车站面积有利于经济、旅游发展,在向铁道部不懈争取下,该站建筑面积增加到9999.9平米,属地级市里较大型的车站。“应该是厦深铁路中第四大的车站了。车站有3个站台,其中一个预留站位给广汕线。”负责汕尾站施工的中铁一局汕尾站项目经理赵晓勇介绍。
    不仅官方重视,民间对厦深铁路的建设也极为热情。征地拆迁一向是棘手工作,特别是在海陆丰地区。厦深铁路汕尾段长112公里,投资估算约98亿元,经过陆丰市、城区、海丰县,是厦深铁路沿
    线各市线路最长、涉及征地拆迁面积最广的路段。这一次,汕尾没拖后腿,反而是建设和征地拆迁进度最快的路段之一。
    比如鲘门站,厦深铁路占用红源村310亩地,其中车站占地50亩,铺轨占260亩。征地拆迁从2008年9月就开始。“大家觉得以后高铁开通了,坐车也方便,站台附近还可以做做生意。”红源村委会书记翁火明说,仅用了3个月他们的征地就已完成。
    新乡居民小组是高铁影响最大的地方,规划铁路从该小组中间穿过。于是,整个小组南迁60多米。一开始,政府补偿偏低,搬迁不顺利。后来,一位有钱老板以慈善捐助形式帮助解决。56岁的村民陈世坤对送上门的高铁充满期待:“我们家离鲘门站只有200多米,以后去深圳、广州太方便了。”翁火明则计划着,以后如何让村民在车站附近开一些餐饮、超市类等配套。
    汕尾何时才能醒来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虽说交通不便是制约汕尾发展的主因,但积重难返,一桥飞架并不意味着汕尾能够立刻“脱胎换骨”。
    11月21日,我们从汕尾市区驱车前往红海湾开发区。这个成立于1992年的开发区以“工业立区”。开发区副书记李瑞仪介绍,这里占地110平方公里,有11万多人口。红海湾海岸线72公里,山海岛俱全,岸礁、沙滩、海水及海鲜都是特色,去年获得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园区3亿扶持资金。这笔资金或许能成为红海湾发展的一个驱动力。
    厦深铁路的开通让李瑞仪更加期待。“只要高铁一通,马上在汕尾车站开通直达红海湾度假区的接驳巴士。”李瑞仪说,铁路开通不仅有助于提高红海湾人气,帮助发展滨海旅游,也有助于加强区域间合作,为汕尾全面融入珠三角创造便利。目前已有保利、华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前来考察投资环境。
    但目前我们看到的红海湾,不仅没有开发区应有的新气象,反而显得寥落。在通过海滨景区的道路两旁,竟有大面积坟地,显得异常突兀,沿途几乎没有几家企业。当地人说,汕尾历史上有影响的工业企业不多,至今能叫出名的只有曾经辉煌的大哥大集团等寥寥几个。现代工业体量小、集聚度不高,一直被认为是汕尾经济的“硬伤”。而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身处两大经济区之间,无论向西还是向东,汕尾都能借力,这些年来却又似乎两边都不搭。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把包括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等地共计20市都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当年,汕尾提出了“发展海岸经济,崛起蓝色汕尾”的发展方针,提请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将汕尾也纳入海西经济区。
    与此同时,广东省却大力推动汕尾融入珠三角。媒体报道,2009年6月,汕尾成为广东省委粤东四市现场会第一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将汕尾定在环珠三角范围的“内环”。他强调,汕尾要加快融入珠三角,只有主动融入珠三角,才能真正接受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2010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省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推动汕尾加快融入珠三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汕合作区横空出世。但也有观察者表达担忧。深圳政协委员金心异就对深汕合作区能走多远提出疑问,他认为解决汕尾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将其纳入深圳的版图。今年广东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王苏生也提出“拆分汕尾市”的建议。

    在汕尾采访时,我们发现这里政府的运转乃至民间习气与深圳大相径庭。官员普遍热情,但基层部门多趋于保守。每到一个政府部门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将水烧上,先喝一杯功夫茶。一些有想法的基层官员感慨“案牍劳形”,每日为琐事所累。在市场上,当我们掏出一元硬币时,店老板笑笑拒绝:“我们这里不收硬币的。”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南都记者在汕尾街头看到的许多小汽车都是粤B牌照?对于这个疑问,肖世发给出了答案。原来,汕尾市本地办车牌太难太繁琐,即使资料齐全还要多方找关系。而在深圳,只要资料准备齐全,一天就可办好过户上牌手续。许多本地人宁愿去深圳买车。

    《南方日报》曾以《醒来的汕尾》为题,为汕尾发展造势,也在当地引起“汕尾何时才能醒来”、“汕尾如何才能醒来”的大讨论。网友幽壹说:“汕尾已经沉沦太久太久太久了,以汕尾的地理位置,这完全不应该。如果没有一次大的变革,大的震动,没有找对一两个突破口,而单凭小打小闹,恐怕很难取得实绩。”

厦深铁路的轰鸣,能否敲醒沉睡的海陆丰?

    汕尾美食
    陆河年糕
    年糕是陆河人家必备过年食品(礼品),大致可分为大床甜板、大床松板、团子发米反(又称假喜子)、喜板、印花板(也称桃板)、煎堆板……都是用糯米粉和红糖、芝麻、花生等原料制成。

    姜薯
    姜薯是海陆丰及潮汕特产,烹食方法多种多样。速食法是刨片放在开水中滚两滚后加糖浆即食,俗叫泡姜薯汤汤中薯片,清香爽口。混制法是把姜薯切成小块作为肉类配料,可甜可咸,薯块香松,别有一番滋味。

    咸茶
    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海陆丰人除平时在家里以食咸茶顶替午餐外,举凡婚娶、寿订、添丁、新居落成、外地远归、病愈出院等,定要请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摆“咸茶宴”。


    主笔:南都记者 庄树雄
    采写:南都记者 庄树雄 王烨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文才

我家子优 发表于 2013-12-23 09:49:36

汕尾人往往不懂重将最美的东西亮给外人看,只怕别人不知道咱最丑的东西,故会让人给汕尾贴上标签。其实,咱汕尾真的有好多东西可以传承和包装,再进行美化、升华,从而成为汕尾的新品牌、新亮点!

我家子优 发表于 2013-12-23 09:55:00

打个比方,“磨房网”深圳汕尾自行车一行,咱们的咸茶、菜茶、捷胜糕点、梅陇菜包粿等等都可出来亮亮相。你想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骑了几百公里,吃上咱们家乡的一碗咸茶、小点心,你说这种小成本、大宣传的效果会是如何呢?

zxc1125 发表于 2013-12-23 10:04:32

给汕尾人带来太多的憧憬。

田墘 发表于 2013-12-23 12:31:34

希望不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美欢刘 发表于 2013-12-23 12:39:22

我家子优 发表于 2013-12-23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打个比方,“磨房网”深圳汕尾自行车一行,咱们的咸茶、菜茶、捷胜糕点、梅陇菜包粿等等都可出来亮亮相。你 ...

:victory:这个我支持,我经常带深圳的驴友回陆丰品尝美食,走景点。

海陆双丰 发表于 2013-12-23 12:39:39

嘉颐 发表于 2013-12-23 12:45:55

在市场上,当我们掏出一元硬币时,店老板笑笑拒绝:“我们这里不收硬币的。”

karl 发表于 2013-12-23 12:46:47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3-12-23 13:25:15

汕尾,这个曾经的“小香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处广东后列的沿海城市,全省唯一没通铁路的地级市,能在厦深铁路的震撼下苏醒吗?

                        ............................能在厦深铁路的震撼下苏醒吗?作者问得好!同感啊!

灵敏 发表于 2013-12-23 13:26:00

karl 发表于 2013-12-23 12:46发展个JB毛!我家后面的路听说批了四次款,到现在还没有修成。钱都不知那里去了。所以让这些猪肝狗肝慢慢贪 ...

记者很用心,对汕尾很有感情,谢谢了!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3-12-23 14:20:06

我家子优 发表于 2013-12-23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打个比方,“磨房网”深圳汕尾自行车一行,咱们的咸茶、菜茶、捷胜糕点、梅陇菜包粿等等都可出来亮亮相。你 ...

{:4_102:}

笑看世态 发表于 2013-12-23 15:11:50

有一个问题,我们辉煌过吗?用些数据用些概念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也是汕尾裹足不明的原因之一。

思想有多广,世界就有多大,用空杯心态对待汕尾的过去,咱从头再来吧,父老乡亲们,党政官员们!

tiankon163 发表于 2013-12-23 15:19:45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3-12-23 1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汕尾,这个曾经的“小香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处广东后列的沿海城市,全省唯一没通铁路的地级市,能在 ...

哎,一架高铁不能改变汕尾,能不能让汕尾崛起还是要看汕尾人自己,看汕尾政府,还是现在一样自我满足,固步自封,那还是只能靠口号在进步。

汕尾人马 发表于 2013-12-23 15:54:12

{:4_102:}{:4_102:}{:4_120:}{:4_120:}

无脚蛇 发表于 2013-12-23 16:32:01

{:5_155:}{:5_155:}

火星 发表于 2013-12-23 16:47:10

汕尾官员办事不认真、不敢担当是我们经济不发展的死穴。

烟被雨打湿了 发表于 2013-12-23 17:08:28

高铁一响,经济看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汕尾:何日重拾往昔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