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岭水库底是否古航道,目前无法肯定,沉船遗物的说法似有不妥。
即使宋未瑞宗赵昰逝于海丰,也不可能雕刻如此精品为其守陵。且有网友搬出“正史” ,言之确凿,认定宋瑞宗赵昰“驾崩于龙川”。 石马与宋瑞宗赵昰无半毛钱关系。
石马神态安逸,仿佛食完青草刚刚抬头,无奔跑状。加上乌石莲有状元地之传说,有如骏马等待状元公。假说:石马为当地先民镇乡之吉祥物。
现在的“跌马埔” ,可能不是原地名。假说:因缘际会,石马倾倒,龙脉改道,当地出不了状元,故而称为“跌马埔” 或“死马埔” 。
石马造型与“唐三彩”有几分相似。假说:石马为唐代产物。
石马出土时是站立、侧卧还是四脚朝天?马头的朝向?石马现身时的神态,都是探源不可遗缺的参考依据。
班门弄斧。 凑份热闹。见笑!
“石马造型与唐三彩有几分相似”有见解。
邻近的将军箖岭去年出土了几罐宋代铜钱,今为汕尾市一名黄姓人大代表收藏。但百米内无墓葬。 史载及香港赵姓宗亲会记述宋端宗逝于珠海市横琴岛一带硇州,行朝次年搬崖山并建陵园,但事实上无踪。
野史说葬滨海山内,中国史学界及考古界一直寻找不到确认的少帝墓葬。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4-11-5 23: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答案可能要从尖山岭水厍底石马出处开始寻找。
我准备推出下一个海陆丰的“历史文化谜案”专题,有什么专题建议需共同讨论吗?
远离我们不懂的政治,多谈历史文化玩赏心情。 不懂,只来凑份热闹。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1-7 11:48 编辑
地方史我是不懂的,考古更是一窍不通,只是提点天马行空的参考,
唐宋时,长沙湾一片汪洋,辰州亚洲至青草南汾一带只是个别小岛的海域,南汾到三和地势较高,红草镇南面丘陵是粤东闽南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适宜开采石雕,可能皇家看重尖山岭附近,易采易运,只是开设航道要顺潮而进才能运输这等大型石雕。后来海退陆淤,如今尖山岭水库成了低丘谷地。还有,为什么叫青草圩。它和南汾是伸出的海岬。马要吃草嘛。 楼主太有才了。{:4_109:} 林老师说:马要吃草,青草墟,说得太有启示意味了,高才!和应了联想触点:跌马埔,死马山,马鬃山,石马,石像马,石径尾……都是附近地名,马得吃草呀,青草与红草统吃。 这浮躁的社会,象楼主这样潜心研究文史的不多了。{:5_142:} 云中鹤 发表于 2014-11-8 1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浮躁的社会,象楼主这样潜心研究文史的不多了。
花钱花时间深入民间,以娱乐心情玩转玩地方史话。一种没有功利、消受生活的方法。 从什么年代开始,中国古人有在墓道旁设置石马的习惯?
宋代为盛。陆丰有一泊姓朋友,她说祖先在明代做官,葬“公背婆”附近那座山,墓前也有一对相似南汾的石马,可惜石破四旧被挪去填海。
看来,明代功臣名将及达官显贵达到一定级别也可以享受“石马守墓”的待遇。 史载宋端宗赵昰于景炎二年(1277年)农历十二月在横琴岛井澳海战中坠海吓成疾病,至景炎三年(127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在硇洲病逝,遗体于五月运往香山马南宝家。六月,南宋行朝移驻新会崖山,遗体于八月再运到崖山。九月初一下葬,称永福陵。但是,现在谁也找不着永福陵,它的确切位置一直是个谜。 石马又发现了新的神秘文字与图案。 门外汉胡乱说一句
1、此马造形呆板、线条生硬,没有美感。
2、没半点斑迹,显新,不像经过历史的风雨洗刷。 jngd秀秀 发表于 2014-11-13 2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门外汉胡乱说一句
1、此马造形呆板、线条生硬,没有美感。
瞎子摸象也能摸出美感。秀秀,你说是吗?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1-8 2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花钱花时间深入民间,以娱乐心情玩转玩地方史话。一种没有功利、消受生活的方法。
佩服。但要花精力与金钱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