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汕尾-发现美 发表于 2014-12-25 15:48:15

203. 那港,那船,那人。



清晨,五点半,早醒的甲子港。停靠在港湾边的近海作业小渔船。晨曦刚好照在船身上。



排列齐整的竹筐,等待船靠岸。准备迎接新鲜的鱼虾蟹鳖。。。

淤滩上,人头涌动,吆喝声,谈笑声夹杂一片。早渔市开始了。据说,在东宫头,想要买到某种海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讲究的是家族的势力
新鲜的鱿鱼上港开始被暴晒。。。

烈日下,“滋滋滋”水分慢慢在蒸发,美味分子在凝聚,你听到了吗?

勤劳的“晒晡人”珍姐,因为皮肤比较黑,溪边“晒补”的同行都开玩笑叫她“黑人”。她从一个姑娘到中年妇女,早上从她东湖的夫家出发,一辆自行车,车前BB篮放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车后铁架上栽着两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到东宫她娘家,十年如一日,从早上忙到晚上,顶着大太阳,不停劳作。每一个鱿鱼都是经她的双手到海味店。有时扛着一担海味干货来琴姐海味店卖,琴姐总是体恤她的辛苦,很信任她,相信她会用她的勤劳做到尽善尽美,琴姐都慷慨的全部买下了。她的三四个孩子,都是在溪边晒匾下长大的。一转眼十几年过去,当年车篮里那个两岁的小女孩也成了初中生。她的手,每天都被水泡到发白起皱,手心手背还有不少刀口,那是“割补”留下的痕迹。这其中,不少汗水,不少辛酸,。。她是每个海味家庭作坊的缩影。以前制作工艺不发达,鱿鱼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传统煤炭炉烤干,进入到那个封闭的高温煤炉间,经常有人CO中毒。现在好多了,基本上摒弃掉煤炉改用抽湿大风机。海味也因为不接触煤炭,只接受日晒风吹而彰显了它独特的风味跟健康,安全的本质。

蓝天下被放上晒匾的鱿鱼。基本已成干货。鱿鱼味浓郁。

这些鱿鱼,按照捕捞方法可以分为好几种,有“扫莲”“钓鱿”“照灯”。照灯是深海捕捞作业。利用鱿鱼的趋光性吸引鱿鱼。

东宫码头天后宫,香火鼎盛。这是甲子港的庇护神。保佑着渔船平安。有了妈祖女神的守望,鱿鱼虾蟹味儿鲜美,名扬潮汕。

甲子港带来丰饶的海味,也催发了甲子经济发展。这是从十六楼鸟瞰甲子。

一天劳作下来,傍晚夕阳下的港湾,回归宁静祥和,温暖。


创作理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海味制作工艺,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城市生活的人越来越热衷安全,健康卫生的沿海海味干货。琴姐海味是当地一家海味店,不仅关注食品安全,也关注民生。海味味儿虽美,但有多少人看到海味制作背后的“晒晡人”的艰辛,有谁关心过“晡民”的身体健康。港口不自由的被垄断的海味产业链在这个小镇没有人来管理规范,海味产品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更多是人为操纵。这是市场暗格。图拍这些,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健康的海味市场运作,关心这个甲子港的健康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3. 那港,那船,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