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一次偶然搬家的时候,发现一本自己读初一年级时的旧书《植物学》。
翻阅开来,一种久违的感觉潜滋暗长,那遥远的校园,那逝去的岁月,那最真最美的笑容,那说不完的话,那时光雕刻的痕迹,如电影一般,在眼前闪现。
又恰好听到一首歌曲《老同学》,中学时代的一切居然都翻滚起来。于是,把当年初中的课本,英语的、语文的、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生物的、数理化,一本一本地找来“复习”。
以前视为拦路虎的课本,以前读得特别辛苦的内容,现在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起来过目不忘。
我居然感悟到:快乐读书,读起来真的一点都不难,所有的内容,都是那么的容易、都是那么的有趣,简直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一个晚上,可以忘记看电视、忘记上电脑、忘记看手机、忘记给父母打电话、忘记喝酒、忘记KTV,捧起旧书,乐不思蜀地读完一本书,忘乎所以地把原来最大的拦路虎——英语,一个晚上就可以读完一年的书。
翻阅旧书,感觉里面的知识很有作用,特别是达到“学以致用”境界的时候,以为中学课本都是宝,无论是增加知识面、开阔视野,还是启迪智慧、提高思维力,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因此在想:中学知识如果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就足够满足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交际的需要。
这几天阅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是一本好书。明白了王阳明心学的入门途径。觉得自己可以运用心学去指导自己的实践。特别是外部环境很不利、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我们更要强调心即是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这样一来,我们先莫问前程,给自己鼓起勇气,形成良好心态,培养顽强意志,使自己沉着冷静、负重前行,并认定自己的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以贯之,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蒲松龄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结果。不信的话,你可以试一试。
实践出真知。学习王阳明的心学也如此,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去学习。离开具体工作去谈心学,没有什么作用;不结合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去读心学,没有什么收获。
页:
[1]